时光如梭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走,经过近两年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麒麟”项目的各个子系统——包括那台经过多次优化、功率提升至180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新一代基于FpGA+Sic的智能控制器,初步成型的Vdb-1.0车辆总线网络,以及由赵磊团队提供的、性能得到显着提升的碳化硅复合装甲试制模块——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整车级别的联合调试。
为了这次联调,攻关小组利用一个经过大幅切割和加固的59式坦克车体作为验证平台,内部塞满了为“麒麟”量身定制的“五脏六腑”。这个平台外观丑陋,布满了临时焊接的支架和纵横交错的线束,却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联调地点选在了厂区后面更加偏僻、封闭的强化测试场。周卫国亲自到场坐镇,研发中心的核心骨干悉数到场,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
“各单元报告状态!”陈北玄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前,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下达指令。他神色平静,但紧握着通话器的手微微有些汗湿。
“动力单元准备就绪,电机、控制器自检通过!”
“总线主节点上线,各子系统通讯链路建立!”
“操控单元(简易驾驶杆和踏板)初始化完成!”
“数据记录系统开始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
“启动动力系统!”陈北玄下令。
一阵熟悉的、低沉而平稳的电磁嗡鸣声从车体内传出,标志着电机成功启动。通过数据链路,可以看到电机空载转速稳定在预设值。
“很好。现在,尝试低速直线行驶。”陈北玄的声音保持着冷静。
驾驶员(由经验最丰富的试车员老刘担任)轻轻推动仿照飞机操纵杆设计的电传驾驶杆。
指令通过总线发送到控制器,理论上,电机应该输出相应的扭矩,驱动沉重的验证平台开始移动。
然而——
“嗡——!!!”
车体内传来的不再是平稳的嗡鸣,而是一种尖锐、刺耳、如同金属撕裂般的啸叫声!同时,数据屏幕上,电机转矩读数剧烈波动,转速也开始上下跳动,车辆只是轻微地前后晃动了一下,并未能平稳起步!
“紧急停车!”陈北玄立刻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