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成功!空载运行平稳!”负责监控振动数据的小李激动地汇报。
第一步成功了!实验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
接下来是逐步加载测试。陈北玄小心翼翼地通过测功机施加负载扭矩。
“负载10牛米……电流正常,转速稳定!”
“负载50牛米……温升在预期范围内!”
“负载100牛米……”
随着负载的增加,电机的嗡鸣声变得更加浑厚有力,输出轴稳定地传递着扭矩。各项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基本符合设计的预期。
当负载达到额定150牛米时,电机依旧运行平稳,只是外壳温度明显升高,冷却系统开始全力工作。
“额定点运行稳定!效率初步估算达到94%!”小张看着功率分析仪上的数据,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这个效率指标,已经接近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陈北玄没有满足,他想要看看这台样机的极限。
“继续增加负载,进行过载测试。”
扭矩被进一步提升到180牛米,200牛米……电机依旧在顽强地工作,但振动数据开始出现轻微爬升,电磁噪音也变得更加尖锐。
当负载达到220牛米(约1.5倍过载)时,监测转子温度的光纤传感器突然报警——转子温度急剧升高,超过了永磁体的退磁临界点!
“紧急卸载!停机!”陈北玄立刻下令。
测功机负载迅速卸除,电机转速缓缓下降。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一丝后怕。如果再晚几秒钟,价值不菲的永磁体就可能因高温而永久性失磁,整个样机就报废了。
虽然过载测试触发了保护,未能达到2倍的目标,但样机在额定点附近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测试结束后,实验室里洋溢着成功的喜悦。钱师傅看着那台还在散发着余热的电机,眼眶有些湿润:“没想到,真让我们这帮老家伙,给捣鼓出来了……”
陈北玄看着屏幕上记录下来的完整测试曲线,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这台原理样机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他们掌握了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麒麟”项目选择全电驱动路线的可行性!它给所有曾经怀疑和担忧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志们,我们成功了!”陈北玄转过身,对全体攻关组成员说道,“这是我们迈向‘麒麟’梦想的里程碑!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优化设计,提升工艺,解决过热问题,还要攻克更难的控制器和系统集成!路还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掌声在实验室内热烈地响起。这掌声,献给这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原理样机,更献给这群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无畏前行的探索者。第一台原理样机的成功运转,如同在漆黑的夜空中点燃了一颗明亮的星,照亮了“麒麟”前行的道路,也坚定了所有人走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