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兄弟单位的挑战(2 / 2)

“是的,我们采用了仿形自动焊接小车,配合气体保护焊,效率和一致性都比纯手工焊要好。”陈北玄平静地解答。

“炮塔是新设计的?棱角这么分明,对工艺要求很高啊。”

“是的,采用了新的铸造和焊接工艺,重点提升了正面防护。”

孙副厂长的目光则更多地停留在那些新奇的细节上:炮塔顶部集成的疑似激光告警装置(陈北玄预留的接口)、车体侧后方加装的辅助动力单元(ApU)接口、以及明显经过改造的发动机进气滤清系统。

他没有过多评论,只是微微颔首。

接下来是实车演示环节。测试场上,“沙漠之狐”再次展现了其优异的机动性和火力。强劲的加速、稳健的爬坡、精准的射击,尤其是那套实现了静对动射击的火控系统,让北方重工的技术人员们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演示结束后,孙副厂长走到陈北玄面前,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考较:“陈工,年少有为啊!这套火控系统,思路很巧妙,用民用级别的元器件,实现了不错的功能。不过,其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尤其是在复杂电磁环境和极端气候下的表现,恐怕还有待验证吧?毕竟,军用标准可不是儿戏。”

这话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机锋,点出了“沙漠之狐”可能存在的短板。

陈北玄不卑不亢,微笑着回应:“孙厂长说得对,任何新系统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过,我们认为,在满足特定用户需求和严格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毕竟,不是所有战场,都需要最顶级的装备。”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成本和需求导向,避开了与对方在绝对技术性能上的硬碰硬。

孙副厂长目光闪烁了一下,深深看了陈北玄一眼,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交流团离开后,周卫国长舒一口气,对陈北玄说:“总算应付过去了。他们好像也没挑出什么大毛病。”

陈北玄却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方:“厂长,他们不是来挑毛病的,是来确认威胁的。‘沙漠之狐’或许在绝对性能上不如他们的最新产品,但它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能的新路子。这,或许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地方。”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看来,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改造了。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了。兄弟单位的这次‘挑战’,给我们提了个醒,也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

周卫国闻言,心神一震,他意识到,陈北玄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719厂的道路,绝不会止步于“沙漠之狐”。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