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对十五万完胜,损兵仅有一千,李世民大喜,直接挥笔洒墨,给在长安监国的太子写了一封报喜信件,扬言可轻松攻下高句丽。
李世民信件寄出一个月后,已是愁容满面。
这安市城三面环山,又有一条宽河阻隔,根本攻不进去,安市城守军也是坚守不出,一直僵持。
最气人的是,李世民每次前往前线,安市城守军便会擂鼓,嘲讽意味十足。
李绩看到李世民如此气愤,下令破城之日,城中男女老幼尽数活埋。
这毕竟只是过一下嘴瘾,这安市城守军不出,想要攻进去几乎没有可能。
又是半个月的拉扯,安市城内突兀的传出了肉香,前线小将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了大帐。
这安市城内怕是吃饭都快成问题了,如今这般定是准备让死士吃一顿好的行刺杀之事。兵行险招,看来安市城内粮食是真的不多了。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不如我等来一个将计就计,来他一个请君入瓮。”
夜,一片寂静之下,数十道绳索扔下了安市城,几百身着黑衣的高句丽死士偷偷的摸下了城墙,准备偷偷摸到李世民帐前行斩首之举。
百人队伍刚刚游过护城河,一阵箭雨倾泻而下,无一生还。
安市城守军仅听声音便知道计划已经失败,只要有了第一次,以后更不会有好的刺杀机会。
又是半个月的守城之战,安市城高军依旧坚守,一时间李世民都敬佩城中百姓、高军的抗饿能力。
“陛下,这安市城久攻不下,不若我等先跨过安市城,直取乌骨城,只有拿下了乌骨城,高句丽土崩瓦解。”军帐中,江夏王李道宗建议道。
李道宗一向敢打敢拼,提出此等建议大家都不意外。
李世民对李道宗的想法也还是赞成,此处留兵两万,三万兵马前去攻打乌骨城,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众武将纷纷赞成,这安市城虽然重要,可只要打下乌骨城,这场战役就没有了任何悬念。
就当众人摩拳擦掌之际,长孙无忌却提出了意见,“不可,陛下亲征,不能冒险,如今高句丽主力已经被我等浇灭,一步一个脚印才够稳妥。
若是安市城没有攻下便深入高句丽内部,若是安市、建安两城的高军杀出包围我等,又当如何?”
看着正欲开口争辩的李道宗,长孙无忌叹道:“最主要的是太子尚幼,若是陛下有丝毫闪失……”
此言一出,何人再敢与之争辩?攻下高句丽和江山社稷相比,轻如鸿毛。
“可这安市城久攻不下,也不知城中守将吃的什么扛到了现在。”
长孙无忌叹道:“我们就是砌一座土墙越过安市城墙,也不能冒险深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尉迟敬德大喜道:“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里山石、夯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砌一座小山也不无不可。”
一众武将也不再讨论攻打乌骨城一事,开始商讨如何修筑一座越过安市城的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