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二月末,一则急报传至幽州。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信件一阵失神,其状态很是不佳。
长孙无忌蹙眉道:“陛下,可是长安发生了事情?”
李世民叹了口气,将信件递交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仅看一眼,也是一阵沉默。
信件中赫然写着贞观十九年一月五日,李承乾病逝于乾州,前太子妃侯若云以一条白绫一同去了。
“辅机,你亲笔去一封书信,李承乾后事以国公之礼操办。
时间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准备攻打高句丽了。”
长孙无忌知道,陛下这是要化悲痛为动力发泄心中怒火。
李绩、张俭得李世民令,率军六万先行试探高句丽虚实,若是天气严寒时机未到,则返回休整,若是气温适宜,则遣人回幽州报信,正式开始进攻高句丽。
六万大军,定然不可能隐去行踪,刚刚抵达辽泽长城之下,高句丽便发现了唐军的身影,好在有长城抵挡,唐军想要攻上去也不容易。
长城外五十里,李绩与张俭安营扎寨,开始商讨着对策。
张俭疑惑道:“李将军,不是说这长城已经破开一道缺口?为何看着毫无……”
李绩翻了个白眼,指着手绘的高句丽地图言道:“这缺口在这两处。”
张俭惊奇道:“东西两侧?这要如何进攻?兵力岂不是要分散?”
李绩哈哈笑道:“明日,安排人叫阵,说我等准备攻打城墙后面的怀远直逼辽东吸引高句丽视线,此处留兵两万作为障眼法,今晚你我各率兵两万,从东西两侧打入。然后静待陛下与我等汇合。”
张俭一时间有些犹豫,觉得此法颇为冒险,便将目光看向了身为副帅的李道宗。
李道宗扶了扶胡须,笑道:“我看好李绩将军的计策,建安城并不重要,只需看住即可,只要攻下通定便可顺着山道一路向高句丽腹地推进。”
看到李道宗表态,张俭思虑再三后道:“那我前往东侧,你们进攻西侧,攻下建安以后我迎接张亮将军的海船、粮草抵达。”
敲定计划后当晚,四万大军趁着夜色兵分两路离开了军帐。
次日,唐军开始叫阵,长城上的高句丽将士火速急报,一时间建安、通定两城的将士纷纷聚集至怀远,准备抵抗大唐的进攻,大唐攻打高句丽的军报也火速向王都传去。
张俭赶到沿海的长城下时,发现了李绩之前造成的破坏,偌大的长城城墙竟是被掏出了一个大洞,怕是撞墙木轻轻一撞,那城墙便会坍塌。
一个小将跑到张俭面前恭敬道:“将军,我们现在开始攻城吗?”
张俭点了点头,笑道:“攻吧,通知下去,我们将建安城围起来即可,无需攻城无故损耗兵力,等待陛下到达,那酒精一扔,这城池挥手可破。”
“将军,可那样我们的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