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开灯,轻手轻脚走进书房,打开笔记本。屏幕亮起的瞬间,时间仿佛被拉长。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搜索栏输入“婴幼儿绘画发展规律”“低龄儿童色彩认知阶段”“安全无毒画材品牌对比”。
一页页资料刷过,她快速标记重点:水溶性蜡笔优于油性,布面涂鸦本比普通纸更耐撕,手指画颜料必须通过欧盟EN71认证。她建了个表格,横向列了十多个品牌,纵向对比成分、价格、用户评价,最后筛出三家。
接着她翻到国外育儿论坛,扒了几位儿童美术教育博主的推荐清单,又查了国内三所知名早教机构的课程大纲,提取出适合一到三岁孩子的艺术游戏方案:拓印树叶、吹泡泡染色、海绵 stap 图案……
四点整,闹钟震动。她合上电脑,揉了揉太阳穴,心跳平稳,脑子却还清醒得像刚冲过凉水。
第二天晚饭后,快递到了。
两个大箱子堆在玄关。顾砚辞拆开,倒出来一堆东西:可擦写画板、磁力涂鸦墙贴、一盒十二色手指画颜料,还有几本厚实的布面绘本,封面上印着动物和几何图形。
“我让顾问联系了两家亲子美术工作室。”他一边整理一边说,“最低招生年龄是三岁,但其中一家接受试听,可以带宝宝去感受一下。”
苏雨宁蹲在地上翻看颜料包装,确认每瓶都有安全标识。她撕开一管红色,挤出一点在手背,搓了搓,没有刺鼻味。
“先不急着报名。”她说,“让他在家玩熟了再说。”
当晚,他们在客厅清出一块区域,铺上防水地垫,四周摆上收纳盒,把蜡笔、画纸、颜料瓶一一归类。宝宝围着转了两圈,突然扑上去,抱着画板不肯撒手。
第三天中午,阳光斜照进客厅。
宝宝第一次用手指颜料。他伸出食指,蘸了点黄色,颤巍巍地按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圆圆的指印。接着是蓝色、绿色、红色,一个个小点排成歪线。
苏雨宁坐在他身边,手扶着他手腕:“我们画条小鱼好不好?”
他咯咯笑着,突然把手掌整个按下去,抬起时,五根手指拖出长长的彩痕,像彩虹炸开。
顾砚辞拿着手机录视频,镜头慢慢拉远,拍下整张地板——上面全是斑斓的手印、脚印、涂鸦痕迹,还有那个咧嘴大笑的孩子。
“也许他以后会是个画家。”他低声说。
苏雨宁抬头看他,逆光中他的轮廓柔和,眼里映着孩子的影子。她刚要开口,宝宝突然打了个喷嚏,手一抖,整管紫色颜料翻倒在地毯上,黏稠的液体迅速晕开一片。
她本能地皱眉,手指收紧。
可下一秒,她松开了。她抽出湿巾,没去擦,反而蘸了点紫颜料,在污渍边缘画了朵花。
宝宝愣了两秒,随即拍手尖叫,学着她也蘸颜料,在花瓣旁边画了颗歪心。
顾砚辞放下手机,走过来,单膝跪地,用橙色补了片叶子。三人头碰着头,围在那团“事故”周围,像在修复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窗外树影晃动,阳光移到了画板边缘。苏雨宁伸手拨了下垂落的发丝,袖口蹭到颜料,留下一道淡粉。
宝宝突然抬头,指着她手腕,含糊喊:“妈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