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我对刘邦的印象!]
“我嘞个历史还真是个圈,就是那好多的老四都当了皇帝,还是很不错的皇帝!”
“对对对,我也想起来,这圈还真小!”
【范仲淹在大灾年,仅仅用了三个搔操作,就扭转了一城的局势。】
“范仲淹,文正公来了!”
“范大人哪是大名鼎鼎,简直是流芳百世。”
【让即将饿亖的满城百姓有钱可赚,有粮可食。】
【让我们走进范仲淹的“荒政三策”。】
【宋仁宗时期,写下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已经61岁。】
【这一年他在某地\/主\/政,而他所在的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饥荒。】
【灾情十分紧急,史称“吴中大饥”。】
“能被史书记载,还称得上是‘大饥’的,可想而知情况有多严重了。”
在宋朝之前的时期,观众们纷纷皱起了眉头,表情也由方才的轻松逐渐变得严肃。
天灾,荒年。
这两个词语放到哪个朝代,都是一场劫难,
不仅是数以万计的受苦百姓,还对王朝上下,上到君子,下到官吏,
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看来,范仲淹采取了别具一格的措施,才能被史书这般宣扬。”
【今天,宋仁宗突然收到了很多封弹劾奏疏。】
【这位功名天下,忠义满朝的范仲淹,居然在饿殍遍野的大灾之年,做了一些十恶不赦的坏事。】
【奏书弹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件。】
【首先,他不仅没有体恤荒年之时的\/财\/政\/困难,反而举办大规模的划船比赛。】
【其次,在如此困难时期大兴土木,令贫苦无依的百姓雪上加霜。】
【最后就是趁机guan\/shang勾结,抬高粮价。】
【120的米价抬到180,现在看这招还是惊为天人。】
【宋仁宗当时看到这份奏书龙颜大怒,立刻派人前往该地调查。】
天幕之下,
正积极等着学习,看看有没有先进有效的方法可供“借鉴”的那些观众们,
一下子就给懵住了。
“嗯?不是?!”
“我这下真的不理解了。”
这个思路是怎么样的呢?
“怎么就精准地‘不能做什么’、‘朝廷不让做什么’,这些全能踩中呢?”
“这怎么解决?不会加剧问题的严重吗?”
大部分的观众们对此表示很不理解并感到疑惑。
【结果得到的反馈却是恰恰相反。】
【大宋经济诡才范仲淹,饥荒年不仅不发粮,还哄抬米价,令百姓怒骂枸官。】
【那些见商把粮价抬到120,他反手就抬到180。】
【还到处张贴涨价告示,各地粮商一看,天助我也,疯狂从外地运粮进来。】
【没过多久,粮食就堆积成山了。】
【就在粮商们都觉得自己要大赚一笔的时候,范仲淹突然开仓放粮,并以极低的价格抛售粮食。】
【一时之间粮价暴跌,各地粮商纷纷傻眼。】
【但要拉回去又凑不够路费,还要面临巨大的损耗,只能跳水甩卖。】
【这一招直接解决了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