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谐音梗更有趣,的是断句梗,不仅简单,还更戳人笑点。】
“断句梗?这又是新出现的时髦玩意儿?”
要不说现在的观众们,心理活动还是颇为复杂的,
既想让神迹多展示展示先进的玩意和视频,又害怕过于新鲜的他们追不上这个潮流。
“这个断句,那可就有来头了……”
【一网友在网上找人求助,“喜欢上了实验室师兄怎么办?”】
【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诉求和疑问表达得十分清晰明了。
【谁承想,这届的网友,那是真的油盐不进呐~】
“等会儿!”
人群中,迸发了激烈的争论声音,
人们按照各自的看法和意见,自发地分为了两派,
“应该是‘实验室’和‘师兄’!”
“不不不,应该是‘实验室师兄’!”
两方人马各执一词,那争论得是不可开交。
【“喜欢实验室是好事,现在年轻,正是拼搏事业和学业的大好年纪,
师兄也会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不用太关注他。”】
【“对啊,同意楼上,你都拥有了实验室,还管师兄那么多。”】
“真相就是看上的是人,不是实验室,不然怎么会说这些网友们‘油盐不进’呐。”
这明晃晃就是否定的意思,另一方还有余火,
不过一想到会被他们笑问,是不是“也油盐不进”,也不想自讨没趣,就悻悻然地闭上嘴了。
【还有,因买卖双方断句的歧义,导致沟通的效率过低。】
【商家:确认地址再发货谢谢,麻烦收到请回复谢谢。】
【买家:谢谢。】
【商家:地址审核中,不清楚地址,麻烦说一下谢谢。】
【买家:谢谢。】
【商家:麻烦说一下,谢谢。】
【买家:谢谢!】
【商家:麻烦说一下谢谢!】
【买家:谢谢!】
【店主:不是,让他发一下地址,他怎么老说谢谢?】
【买家:不是,他怎么老让我说谢谢?】
“哈哈哈哈哈,这两人在自己的语言系统里,锲而不舍地沟通。”
就是这个效率和成功率,委实是有些低下。
“他们为什么不能说清楚呢?
既然一开始是因为‘谢谢’,那就干脆先别说谢谢了,直接开口说地址不就好了?”
一个小男孩害羞地把娘亲的袖子,紧紧地拽在手里,一张小脸红得彻底,
说话时因为极少被大家投以旺盛的关注,害羞得每句话的尾巴都带着小颤音。
“你看看,这连四五岁的小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你把我奶盖电视机的布穿腿上了。”】
【“这‘奶\/\/盖电视机’是什么?最近新出的款式吗?】
【翻译一下:他奶奶用来盖住电视机的布。】
【“这椅子大人能坐吗?”】
【“不用对椅子这么客气的。”】
【椅子:这么多年了,没想到我也是混上一句‘大人’了。】
三国,蜀汉,
刘禅看得啧啧称奇,嘴上和眼睛同时忙碌着,分工尽职。
嘴上一颗颗地塞着小食,眼珠子却一刻也不肯离开天幕。
“相父,他们也太不会说话了,还不如阿斗了。”
谁说他年纪大的?人家明明只是不到400个月的小宝宝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