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开头的字,就像开篇铺垫一样,太过繁琐,不知所云。】
【为此,朱元璋特地表扬了一顿茹太素说,
你的见解是有的,就是废话太多了,没有说到点子上。】
【似乎是为了避免,以后再因为文章太长,误伤大臣。】
【朱元璋下令,“陈言事理并要直言简易,每事各开前件,不许虚饰繁文。”】
【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别加那么多毫无意义的粉饰。】
【毕竟奏书这个东西,是要及时解决问题,不是让你们秀辞藻堆积的。】
“这话说得有理,就应该还节省时间,时间就应该花在刀刃上!”
汉武帝十分赞赏朱元璋的态度,
他在百忙之中,也会化身为时间管理大师。
要是碰上这么操作的大臣,他还要不要处理其他事情了。
“可是稍稍修饰一下,这一万多实在太夸张了,该罚!”
最后两个字咬得极重,仿佛也在敲打底下的大臣们。
大臣们:谁是槐树?谁当槐树?!
【茹太素不是第一次了,这家伙写奏折每次都是五千字往上,还特别喜欢写得很晦涩,
老朱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被\/\/z也是迟早的事。
关键是这家伙挨了z还不改,结果第二年被贬官了。】
【天天给你看1万字你也烦,是个人应该都会烦。
关键那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怎么断句还得自己琢磨。】
【断句是有的,可也难轻易读完。】
【朱元璋为什么不叫茹太素自己来念呢?
我一听这么长,我就要这么做。】
清朝,雍正细心看着神迹,不由得感慨,
“奇葩大臣年年有,今年我家就很多~”
就这么喜欢说废话吗?
还是故意向文采的皇帝,展示自己那又无聊又长的华丽辞藻?
“诶!评论出人才,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其实皇帝也难做,毕竟百忙之中,看到这么扰乱自己工作的,那叫一个气啊!
可是该怎么罚?如何罚?罚到什么程度?
不罚不解心头气,罚重了恐怕又要被抱团的大臣\/qu\/qu\/刻薄寡恩。
“嘿嘿嘿,就看天幕有没有新奇的点子。”
大橘:好奇~想学~
【有口音,能宣读奏折的,一般除了文才好,还得会的标准官话。】
【不是该朱元璋说,茹太素话都说不明白,再d他一顿吗~】
【王敏:皇上消气,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先给我口\/水喝呢。】
【我的口水文水到8000,我都觉得要亖了,他怎么水到1w多的?】
【写一篇表扬的圣旨,找手下扩成两万字,让他跪听圣旨。】
【圣旨成本老贵了,两万字的圣旨太费钱了。】
【不需要那么麻烦,只要有玉玺大印皇帝也认,哪怕写在用过的纸上,也还是圣旨。】
【揍他干啥,一把年纪了,夸他写的好,让他回去抄十遍,传阅。】
【好有耐心,没听懂还听了一万六千字。】
【这么好的奏折应该让大臣们都看看,先抄个10本。】
【嗯,写的真好,让上朝的所有人每人抄10遍,要求字迹工整,没有涂改,且一字不差。】
【你让他的直属上级亲自念,练完回去再抄一遍。
保证他的上级,给他准备上两双鞋~】
真不愧是神迹啊,点子\/王就是多!
天底下,很多深受其害的皇帝们,纷纷都表示学到了。
也有很多大臣要开始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