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隐姓埋名:找不到的......】
【郑总:什么建文帝,我老板洪武三十五年顺位继承的。】
【就是,什么建文不建文的,没听说过。】
“不是?这个‘从此隐姓埋名’谁啊?”
“到底谁啊?还隐姓埋名上了?”
上一秒,还把“都是假设的,又不是真的”挂在嘴上的老爷子,
这会儿连佩刀都举起来了,朱高炽不在,也只有朱瞻基这倒霉催的要去拦。
拉还拉不住,朱瞻基差点被拖着跑。
“朱瞻基,放开!老.子也要下西洋!”
朱瞻基在背后亖亖地抱住朱棣的背,眼里水汪汪的,
面上幽幽怨怨,手里丝毫不敢懈怠,
生怕一松手,老爷子直接跑出皇城了。
“爹啊,你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不在啊!”
“你快回来,儿子真的快撑不住了!”
“爷啊,咱俩谁是爷啊,这力气比我还大,拉都拉不住。”
【没什么感觉的可以换算一下,在现在,我们开着几个航母战斗群去外面乱逛,
还和当地说,是要共同进步,一起贸易。】
【航母?大明的宝船,以当时的技术,那起码得是空天航母。】
【明朝那个时候,估计相当于咱三十年后的影响力(不止),
当初是明朝能造大船别的不行,现在是我们能造航母别的也有能造。】
【郑和下西洋用宝钞买他们的东西,他们想买郑和的得用真金白银买,
不止是这个,货物价格是郑和定的。】
【宝船好像有5000吨排水量,那玩意在那个时代,简直了。】
【不会真有人以为,郑和下西洋开的是几条小渔船吧?
他当时那个舰队放到现在,你可以理解为航母打击群灭.国舰队。】
【郑和:那个樱花国,我怀疑你们私藏建文帝,我们要上岸检查一下!】
【然后就,银矿fe,下一秒e。】
【郑和下西洋还得看西方的历史记载,整个就是强买强卖,强行开门自由贸易。】
【对不起郑和,我历史选择题选成郑成功下西洋了。】
【哈哈哈,那就郑和去收复湾湾。】
上一秒还被网友的彩虹屁夸得满面春风的郑和,三条黑线,
“不是,不能因为都姓‘郑’,就乱填啊!”
咋不说他去修水渠得了。
郑和渠~
【这个隐姓埋名?
朱允文大帝怎么不实名上网,是有什么心事吗?】
【哈哈哈哈哈我还在想,这个隐姓埋名是谁。】
【寻人启事:
我和我侄子闹了点矛盾,侄子不知道去哪里了,希望找回。
朱棣 洪武三十五年】
【朱棣∶网名叫“从此隐姓埋名”的网友,请说一下地址,稍后明军将会上门送温暖。】
【下西洋有三大目的:赚钱、弘扬大明国威、寻找失落在外的建文。】
【朱高炽:???你有钱,你清高,说刷就刷。】
【“从此隐姓埋名”,这位网友不会是建文帝吧?】
有的时候,“朱允炆”和“建文”就像一个指令,
只要遇上,朱棣那叫一个有冲劲。
“什么?!有我大侄儿的下落?!”
“哈哈哈哈哈!大侄儿,你叔叔马上来找你!”
朱棣在这事上,永远充满着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动力。
别说四匹马了,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好圣孙·朱瞻基亲自认证。
【户部尚书大人,您是有什么心事吗?】
【你以为的郑和下西洋:七八艘帆船,沿海岸到处跑。
实际上的郑和下西洋:巨舰坐镇、千舟征海。】
【真的不敢想象,几百年前的小国,在海边看到这么一支舰队的感觉,和见到外星人有什么差别。】
【要是那时候开启大航海时代,我都不知道今天我们能强成什么样。】
【很难想象,这么大规模的船群,比六国联军还具有威慑性,但只是为了海贸。】
【楼上晓不晓得,那个时候明朝有六成以上的白银是海贸来的,这还不算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