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雪山都爬出了流放宁古塔的既视感。】
【人在地上爬,向导在前面拉。】
【唯独能支撑他也就来都来了。】
【有的人直接请了三个向导,一个推,一个拉,一个架。】
【能不能登顶,完全不看自己的身体素质,全看向导力气大不大。】
【明明站着体力都没了,还跪着一定要往山顶爬。】
【你要是问他至于吗?他就会告诉你“来都来了”。】
【难怪向导敢百分百包登顶,因为你来都来了。
就算是哭着也会爬完的。】
【爬的路上都差点要给雪山磕头了,结果登顶以后发的朋友圈,
却是小小雪山轻松拿下。】
【路上想的是打亖不来第二次了,还有发的朋友圈,却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过程可以很狼狈,但朋友圈必须云淡风轻。】
【不然就对不起“来都来了”这4个字。】
“雪山!”
“为啥呀?究竟是为啥?”
一人很不理解,在他几十年的固有人生字典里,就没有贪玩享乐这个词。
因此,他极其不理解,后世这种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偏要耗费时间、金钱去受苦。
“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吧,毕竟看一看新的环境,心情也能放松一点。”
天幕中常年覆盖皑皑白雪的巍峨山峰,极大地放开了人们的眼界,
才华横溢的如李杜和二苏等人,吟诗的吟诗,作画的作画。
没文化的“哇”字走天下。
“哇!这山真高!哇!这雪真厚!”
化身感叹号走天下。
【华夏人强大的“来都来了”,只有在天竺美食摊前没起到作用。】
【我只是来天竺了,不代表我想亖了。】
【确实,我们同事去天竺出差,那么喜欢吃的人,愣是一口小摊和特色没尝。】
【来都来了,一路从红门干到南天门。】
【最绝望是那些登顶个下山的人,问他还有多远,
他会“快到了,还有10分钟路程,”然后又来一个,说“还有5分钟,”实际上我走了1个多小时。】
【来都来了,都三分之一了,现在下去岂不是亏亖?
都一半了,现在下去岂不是亏亖?】
【抱着这样的心态,哪里都会走完全程的。】
【不“来都来了”咋搞,我还能直接跳到山下去?】
【出去旅游,很可能这辈子就来这地方一次了,所以来都来了。】
【一生要强的华夏人,“来都来了,我必须……必须上去。”】
【没错啊,来都来了,恐怕不会再上当第二次了,这不得咬牙硬控。】
【哈哈哈,一生要强的华夏人,来都来了。】
“哈哈哈,来都来了,怎么能不吃点苦再走。”
大明朝,永乐时期,
朱棣破天荒没觉得好笑,他感觉在照镜子。
“我在漠北,是不是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
本来有些小部落,无关紧要的,
但来都来了,他大老远跑过来,那些大头跑了,他就抓小头,
小部落怎么了?
小部落就没有壮大发展的一日?
他还可以在襁褓的时候,就把这萌芽给扼鲨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