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包青天——包拯 中(2 / 2)

【完全没有损害到皇帝的半点颜面,

这些足以见得包拯对官场上的分寸,掌握的非常之好。】

【不过也有人认为,是宋朝的君臣制度包容下了包拯,

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恐怕又是另外一种结果。】

【但是我们来看,王安石和苏轼等人,

同样是处于君臣共治的宋朝时期,

却遭遇了各种波折和贬官,】

【尤其是一路从京城便贬至海南的苏轼,

直到病死他乡,也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喂喂喂!”

苏轼对着天幕不停地挥动着双手,

“首先,我没有惹你们任何人!

此次,我更没有招惹你们任何人!!!”

厌倦这两个字,本倒霉蛋已经说腻了。

“为什么总是提我啊?”

没有其他的例子了吗?

苏轼很郁闷,

是,他确实没有展现政治抱负和当官治世的理想。

可满天下,这么多朝代,

上下几千年诶!

就他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吗?

为什么每次就逮着他这一只肥羊薅呢?!

“我真的是无语了,”

用脚趾头想想,他都能知道他的那帮损友会怎么说他。

“苏兄啊!”

果不其然,说曹操损友就到了。

“苏兄,莫要太过于在意,我们来看你了!”

苏轼无奈地招待他们坐下,冷冰冰地开口,

“你们来舍下有何贵干?”

“自然是来看看你的,苏兄,

政场失意,文场得意,你有空多写写文章多好。”

“对啊对啊,自然是哪个回报高去做哪件事了。”

“哼!”

别以为他不晓得,这几个人就是来蹭饭的~

【因此哪怕是宋仁宗时期的宋朝,

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是依然存在。】

【比如宋仁宗原本准备让一个非常喜爱的儿子当太子,

可是这个皇子4岁夭折,

在此之后生所生的孩子都是女儿,】

【所以仁宗对立储也是非常郁闷,

从来都是避而不谈,

谁若提起就会容颜大怒,于是各位大臣也不再也不敢说半个字。】

【但是包拯却是耿直提醒,

以致于仁宗冷冷地问他,“你想我立谁为褚”?】

【这样的态度,如果发生在其他大臣的身上,

恐怕当场就被吓得半死。】

“这还不吓人吗?”

其他朝代的臣子十分惊讶,

“这包拯的胆子也太大了一点吧!”

从天幕上的内容来看,立储一事分明就是那位皇帝的逆鳞。

包拯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戳皇帝的伤疤。

那可是上位啊!

一个不高兴,九族消失术那可以是说来就来啊。

“话说,做包拯的亲朋好友,应该也挺惨的吧。”

此话一出,纷纷得到其他人的大力赞同。

“你说得对,若我有这样的亲戚,

骄傲自豪、与有荣焉是肯定的,但这这这......”

话音未尽,所有人都清楚他的意思。

真有包拯,怕是连觉都要睡不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