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这么厉害吗?”
朝堂上,有大臣好奇地发问。
“嗯,du性很强的!”
一位来自滇的大臣很肯定地回答。
“有些是吃了立马就噶,有些就是慢慢嘎,还有一些摸了就不行了......”
这就有人好奇了,
“既然都有du,这么危险的东西,为什么还热衷于......”
话还没说完,那人就迫不及待给出了答案,
“鲜啊!”
“甘鲜味美,多的是人为了这口美味冒险。”
【小孩姐:咋滴,苗.jiang那边的?】
【小孩姐:这些人怎么上来找yan王爷来了?】
【小孩姐:我以前见过赶牛,赶羊,赶鸡,赶鹅的,
今天还是第一次见赶着去见yan王爷的。】
【小孩姐甚至都不舍得多用一个手指头,
小孩姐:回家手洗八遍,都要洗秃噜皮了都。】
【网友们:捡了两条命诶,真是福大命大!
博主:是四条~】
【这是真实的哈哈哈哈,所以我们都建议来游玩的,在市场上买来尝尝就好,
我们本地人去捡,看到有du的都会故意踩一下,基本把一路上的都踩碎了,
就怕不懂的人捡回家。】
【小孩姐:我就说,这沿路的我都摘完了,他们怎么还能弄到满满一桶呢?】
【老祖宗在
【真要亲自去山上采菌子的网友们,麻烦谨记谨记一句话,
这里能吃的好吃的蘑菇,本地人早就捡光了,还能让你们外地人捡到?】
【去晚了,本地人都不一定能捡到。】
“这倒是,”
天幕之下,一位大娘深有感受,
“我们靠山吃山,大山里头的能吃能卖钱的东西,
我们本地人基本上都门清儿,我之前还看见外地人过来,
在山上,走来走去,净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当成草药带回家呢。”
周围有人好奇,“你有没有上去说一嘴,给人家提个醒?”
“哪儿能啊?
说了,还当我想抢他们东西呢。”
在美味面前,人与人的信任怎么就这么脆弱呢。
倒是有人神秘兮兮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叹,
“看来这人也是吃了教训。”
有钱在地上不一定敢拿,要是有特产在地上,
撒手就没啊!
【这不挺会认的吗?专挑有du的捡啊。】
【知道他们为什么上山晚了,还能捡这么多的菌子吗?
因为他们去沿路上,蘑菇都被别人捡走了。
他们只能捡到别人不要的垃圾。】
【小孩姐:你们都要回去和你妈妈讲——你们都不是孬种!】
【吃菌子切记要“两个熟”,
一是菌子的品种要熟,二是去医院的路要熟呦。】
【更建议,直接在医院门口吃~】
【本地人不采的,外地人见了赶紧去采,拦都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