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康熙皇帝(1 / 2)

【这就成了比黄巾军起义时更大的混乱,也为后来三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道教推崇张道陵一派,张角若不起义,声望远超张鲁、张道陵。】

【道门师字难得,张角被称作大贤良师,这个师字本身就是一种分量。】

【张角不发动黄巾起义,在道.教地位比张道陵还高。】

【书上说张角没有反前,光教众就是几十万,地位肯定不低。】

【张角颠覆了大汉,不然的话,又一位圣人出,】

【道.教干的都是大事。】

【哪有什么符水,就是米汤。

【符水就是米汤之类的粮食,当时的病大多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症状,

毕竟张角医治的大多都是底层平民,年年战乱,吃不起饭,营养不良很正常。】

【浮水汤就是粟米葵菜肉末煮的。】

【以一人之死,撼动四百载之气运,唯有大贤良师当之】

“果然是这样。”

大明,朱元璋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对张角这样的人物更加佩服了。

“在他造反之前,名利权都拥有了。

难得啊难得啊。”

能设身处地忧国忧民,这样的人很难得。

“吩咐下去,为贤良大师立碑。”

朱元璋挥了挥手,要陷入回忆之中。

“咱年纪大了,也喜欢回忆往昔了。

那个时候要是有口米汤,也不至于造反啊……”

话还没说完,就被身边的马皇后制止,后者笑骂,

“都当上皇帝这么久了,还把造反挂在嘴边。”

朱元璋挠了挠头,笑容憨厚的靠了过去。

“不管当多久,就是当千年万年。

咱也是妹子的重八~”

“多大人了,孩子还在呢,羞不羞啊。”

好大儿朱标早就实现了,带着一众兄弟转身。

眼不见为净。

朱棣悄悄在他耳边说话,一边笑一边小声开口。

“也就是娘了,要换个人早就被父皇拿刀砍了。”

老朱耳朵多尖啊,就是一脚踹过去。

“啊!爹啊!”

调皮没得逞的老四企图唤起父爱。

“一边玩去。”

老朱:那玩意儿只对好大儿有。

天幕下,主角黄角从头看到了尾,全程沉默不语。

身边两位师弟看的着急。

“既然这是天命,贫道更要遵循。”

在天幕出现之前,他迷茫过。

可昨夜在梦中,天幕送了他四个字。

“遵循本心。”

黄角抬头望向天边,远处三两只大雁齐齐掠过。

“黄天当立。”

【作为一个崛起于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原本的族号为女真,后改为满。】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6周岁),10岁丧母,

14岁智擒鳌拜,后亲政,20-29岁平定三藩,30岁收复台湾,

36岁驱逐沙俄,44岁大破准噶尔,69岁去世。】

清朝,康熙时期,

端坐在皇位上的康熙皇帝嘴角勾起微小的弧度,

“轮到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