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艾莉,在算力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也被迫发展出了更高效的“信息压缩”与“模式识别”算法,专注于从有限的生存数据中提取最关键的模式。
他们失去了很多,但也在灰烬中,淬炼出了更加贴近存在本质的东西。
一天,当洛璃尝试用变量丝线连接一块来自未知文明的、极其不稳定且充满排斥性的规则碎片时,发生了意外。那碎片突然爆发出一阵混乱的规则湍流,险些将她的连接撕裂。在全力维持连接的瞬间,洛璃的感知无意中深入了那碎片的规则底层。
她“看”到了——不是知识,不是历史,而是一种…… “存在过的证明” ,一种即便文明湮灭、意识消散,其独特规则结构与宇宙互动所留下的、无法磨灭的 “印记” 。这印记无关强弱,只关乎“独特性”。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意识:
这些遍布“共演之厅”的文明残骸、规则碎片,它们本身,不就是一座座无声的“存在纪念碑” 吗?即便其创造者已逝,它们独特的规则结构,不也依然在以一种沉默的方式,向宇宙诉说着“我曾来过”吗?
“静默者”追求抹去一切痕迹,归于“无”。
而这些残骸,这些碎片,这些仍在挣扎的微光,本身就是在对抗“无”!
他们不需要立刻重建辉煌的文明,他们只需要…… “存在下去” ,并以“存在”本身,向宇宙证明某种可能性。
这个认知,给在绝望中挣扎的“微光网络”注入了一股新的、沉静的力量。
他们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不仅仅是生存,更是要作为“存在”的见证者与守护者,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守护每一缕微光,保存每一块文明的“墓碑”,直到……新的希望出现。
余烬纪元,星光虽微,其意愈坚。
联邦的航程,在最低谷处,找到了最坚实的基石——对“存在”本身最纯粹、最顽强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