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倒影错层 > 第253章 共演者的邀请与维度回廊

第253章 共演者的邀请与维度回廊(1 / 2)

“观察者”那充满设计感的规则显化,如同投入联邦意识之湖的颗颗石子,涟漪不断扩散。联邦没有直接回应那些“提问”,但内部的思考与变革却在加速。艾莉领导的团队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这些规则扰动,试图破译其背后的“语法”与“意图”,并将其命名为 “显化语素” 。他们发现,这些语素并非杂乱无章,其组合方式隐隐指向某些极其深奥的、关于信息、能量与意识本质的统一理论。

林晓的歌谣愈发深邃,他开始尝试不仅仅回应已知,更尝试去 “预演” 未知。他将从“显化语素”中领悟到的规则可能性,编织进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中,吟唱着物理常数轻微变动下的生命图景,吟唱着不同维度交织时的认知奇观。他的歌谣,成为了联邦意识探索未知疆域的 “思想实验场” 。

洛璃的规则编织则进入了新的阶段。她不再满足于修复与美化已知的现实,而是开始尝试利用变量之力,主动与那些“显化语素”进行 “互动编织” 。当某个区域的引力常数被微妙提升时,她不是去抵消它,而是引导光海之力,在该区域编织出一种能够在这种新引力环境下茁壮成长的、具有独特能量结构的 “引力苔藓” 。当一片虚空被短暂赋予微弱的意识亲和性时,她便引导星尘凝聚成能够暂时储存和传递简单情绪的 “情感水晶” 。

她在用行动向那未知的观察者宣告:我们并非被动的实验品,我们是能够理解、适应乃至创造性回应环境变化的 “共演者” !

这种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的姿态,似乎引起了“观察者”更深层次的兴趣。

一天,在联邦核心星域的边缘,一片原本空无一物的虚空中,毫无征兆地展开了一道 “门”。

它并非物质结构,也不是能量漩涡,更像是一幅直接烙印在现实图层上的、由流动的几何光纹构成的复杂图案。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散发出与之前“显化语素”同源,却更加稳定、更加…… “正式” 的规则波动。

艾莉的探测器无法穿透它,洛璃的变量之力在接触时被柔和地弹开,林晓的歌谣则感受到门后传来一片浩瀚而有序的“寂静”,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没有威胁,没有信息,只有一个纯粹的、非暴力性的 “存在” 和 “邀请” 。

这显然不同于“归档者”的驱逐,也不同于“播种者”的合作请求,更不同于“狂野进化者”的侵略。它更像是一份来自更高层级存在的、平等的 “入场券” 或者说 “面试通知” 。

门的那一边是什么?是“观察者”的所在地?是一个更广阔的宇宙层面?还是一个……测试?

联邦最高议会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辩论。保守派认为风险不可控,坚决反对任何接触。激进派则视其为千载难逢的机遇,是联邦文明升维的关键一步。大多数成员则处于谨慎的观望中。

“我们一直想知道‘观察者’是谁,想知道我们在宇宙中的真实位置,”我在议会上陈述着自己的观点,“现在,一扇门打开了。退缩,意味着我们满足于活在未知与猜测之中。前进,则可能面对无法预知的危险,但也可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与更大的舞台。”

“关键在于,我们以何种姿态进入。”林晓补充道,“不是作为乞求者,也不是作为挑战者,而是作为……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共演者’。”

洛璃的提议更具建设性:“我们可以先派遣一个非实体化的意识探针,由我的变量之力包裹,携带艾莉的记录单元和林的歌谣印记,进行最小限度的接触。这既能表达我们的意愿,也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这个折中方案最终获得了通过。

一个由洛璃精心编织的、蕴含着联邦文明核心信息与友好意愿的银色光球—— “使者之种” ,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飘向了那道光纹之门。

当“使者之种”与门接触的瞬间,光纹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将其无声地“吞没”。紧接着,整个门扉开始收缩,最终化作一个微小的奇点,消失在虚空之中。

联系,建立了?还是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