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科技的股价在六十五元附近构筑了一个看似坚固的平台,连续五个交易日的窄幅震荡让市场陷入了短暂的平静。然而在环球金融中心五十八层的交易室里,空气却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韩风站在屏幕墙前,目光如炬地盯着星耀科技那几乎走成一条直线的分时图,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上的那块积家腕表。
“成交量萎缩到三个月来的最低点,”赵浙远的声音在寂静的交易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市场在等待新的方向。”
沈韵快步走进来,将一份加密文件放在桌上:“刚收到的消息,星耀科技已经向交易所提交停牌申请,下周一早晨将正式公告。”
韩风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极度专注时的习惯动作。“停牌多久?”
“预计两周,公告理由是‘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沈韵压低声音,“王哲那边已经确认,他们正在接触一家以色列的传感器技术公司,谈判进展很顺利。”
韩风转身走向白板,拿起黑色记号笔快速画出了星耀科技最近一个月的K线图。“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会怎么走?”
“如果按常规逻辑,”赵浙远分析道,“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前,股价往往会有一波拉升。但问题是,我们之前的减持已经让市场失去了一部分做多力量。”
韩风在白板的六十五元位置画了一个圈:“所以我们需要在停牌前制造最后一波上涨,让所有持股者都期待复牌后的连续涨停。只有这样,才能在复牌后顺利派发剩余的仓位。”
他放下记号笔,环视交易室里的核心团队:“明天是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我们要做最后一买。”
“最后一买”是资本运作中极具艺术性的操作。它既要在停牌前制造足够的技术突破信号,让市场对复牌后的表现产生强烈预期,又要控制好买入的规模和节奏,避免过度消耗资金。这就像是在赌局结束前的最后一注,既要展示信心,又要留足退路。
当天晚上,韩风团队通宵达旦地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计划。他们将动用五个从未使用过的备用账户,在明天开盘后的关键时间点进行精准买入。这些账户的开户人都是在海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资金通道经过多重伪装,即使是最严格的监管系统也难以追溯。
“买入总规模控制在三亿元,分三个波段进行。”韩风在凌晨三点的策略会上布置任务,“第一波在集合竞价阶段,用八百手买单将开盘价定在六十六元上方;第二波在十点半,制造突破形态;第三波在下午两点,封死涨停。”
沈韵提出疑问:“如果市场不跟风怎么办?三亿元对我们来说不是小数目。”
韩风嘴角泛起一丝自信的微笑:“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助攻’。让王哲在明天开盘前发布一则简短公告,宣布公司与某汽车巨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这是一步妙棋。既不会构成需要详细披露的重大合同,又能给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
第二天早晨八点,星耀科技如期发布公告,称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就智能座舱传感技术达成合作意向。公告用词谨慎,但“国际知名”这四个字已经足够让市场浮想联翩。
八点五十分,韩风走进交易室。今天的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定制衬衫,袖口挽至手肘,显得干练而专注。交易员们已经各就各位,每个人都清楚自己今天的任务。
“集合竞价开始。”赵浙远盯着屏幕说道。
盘面上,星耀科技的竞价区间在六十五点五元至六十六点二元之间波动。韩风团队的五个备用账户开始行动,陆续挂出买单。这些买单单笔规模都不大,但数量众多,如同蚂蚁搬家般将价格稳步推高。
九点二十五分,集合竞价结果出炉:星耀科技开盘价六十六点五元,高开百分之二点三。这个开盘价既显示了强势,又没有过度高开引发获利盘抛售,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开盘后不要急于拉升,”韩风下令,“让股价在六十六元至六十六点八元之间震荡半小时,消化浮筹。”
这半个小时的震荡期是对市场情绪的试探。如果在这个区间能够稳住,说明市场持股心态稳定;如果大幅回落,则意味着需要调整策略。
盘面显示,星耀科技在六十六元上方获得了有力支撑,几次小幅回落都被迅速拉回。更令人欣喜的是,市场自发买盘开始增多,显然是有资金看好停牌前的最后买入机会。
“市场情绪比预期要好,”沈韵报告,“论坛上已经有投资者在讨论停牌后可能有几个涨停。”
韩风满意地点头:“开始第二波拉升。”
十点整,五个备用账户同时行动,在五分钟内连续挂出四笔五百手以上的买单,将股价从六十六点五元直接拉升至六十七点五元。这个突然的拉升立刻引发了技术派投资者的跟进,成交量明显放大。
“突破前期平台了!”交易室里有人低声惊呼。
星耀科技的股价在突破六十七元后,确实呈现出了典型的技术突破形态。更多的跟风盘开始涌入,股价在十点半时已经触及六十八元。
就在这时,韩风接到了一个意外来电。来电显示是“郑总”,那位在星耀科技建仓阶段与他们合作过的私募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