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247章 期海实战记录21:纸浆,进口依赖的逻辑

第247章 期海实战记录21:纸浆,进口依赖的逻辑(1 / 2)

期货市场的每一个波动背后,都藏着产业链变迁的密码。纸浆这个看似普通的品种,正悄然讲述着一个关于进口依赖度变化的深刻故事。

二零二四年初夏的清晨,韩风坐在交易室里,目光聚焦在纸浆2409合约那波澜不惊的走势图上。账户资金在花生战役后已经突破了五千万元大关,但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纸浆这个正在经历深刻产业链变革的品种所吸引。纸浆期货——这个连接着全球森林资源与造纸工业的品种,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演绎着进口依赖度变化的逻辑。

“进口依赖度下降的背后,是产业链自给能力的提升,也是定价权悄然转移的过程。”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下这句话时,手指轻轻划过纸浆合约的月线图。与普通商品不同,纸浆市场的供需关系深受国际贸易政策和国内产业政策的影响,这种特殊性使得它的价格波动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产业链逻辑。

产业链深度调研

年初的纸浆市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当时纸浆主力合约在每吨五千二百元附近震荡,这个价格处于历史区间的中低位。韩风通过深入研究中国造纸产业链发现,一个重大变化正在发生:中国造纸业对进口纸浆的依赖度正在显着下降。

根据最新的行业数据,国内纸浆总需求量稳定在5700万吨左右,但进口浆与国产浆的占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进口浆在总需求中的占比降至46%,国产浆占比则跃升至54%。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新投产的国产浆和自产浆总量高达550万吨。这一系列数据的变化,让韩风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造纸业正在降低对进口纸浆的长期依赖。

“当一个国家开始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时,本土的定价权就会逐步增强。”韩风在调研笔记中分析道。他开始每天跟踪国内主要浆厂的生产情况、新建产能的投产进度,以及国家对造纸产业的政策支持。这些看似宏观的因素,在纸浆期货的分析中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

初始布局与耐心等待

二月中的一个周四,韩风注意到第一个重要信号。根据行业报告,国内纸浆产能建设正在加速,预计到2025年末,中国本土木浆产能有望较2020年翻倍,增加超过1500万吨自供量。这种规模的自供量将明显减少对外采购的依赖,即使考虑对美采购的敞口量,中国也可通过其他地区如加拿大、北欧等弥补。

基于这个发现,韩风在五千三百元附近建立了首批多头仓位。与以往重仓出击的风格不同,这次他只动用了总资金的百分之四,相当于五十手持仓。这个相对保守的仓位选择,体现了他对产业变革期不确定性的谨慎态度。

入场后的头一个月,行情并不理想。纸浆价格在五千三百元到五千五百元之间反复震荡,市场上看空声音依然占据主流。许多交易者认为,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将继续压制价格,国内产能增加只会加剧供应过剩。

但韩风保持着战略耐心。通过持续跟踪产业链数据,他发现国产浆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目前,自产阔叶浆最低综合成本已成功控制在410美元/吨左右,针叶浆成本最低可达500美元/吨。虽然相较于部分国外低成本产区稍高,但该成本涵盖生产、运输等全部环节费用,无论是用于企业自身生产,还是投入短距离市场运输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成本优势是定价权的基础。”韩风在日志中记录道。基于对国产浆成本下降的判断,他在价格回踩五千二百五十元支撑位时进行了第一次加仓。

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

三月上旬,行情开始启动。首先是港口库存数据显示,中国纸浆主流港口样本库存量为211.0万吨,虽然同比上涨21.3%,但环比上涨幅度仅为5.1%。库存增速的放缓,暗示供需格局可能正在改善。

更关键的是,韩风注意到纸浆进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针叶浆方面,进口下降幅度尤为显着,高达10%;阔叶浆进口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为5%。从长期发展趋势看,阔叶浆进口量整体仍处上升通道,但在阔叶浆市场中,自产浆的作用愈发关键,已成为左右市场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进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产业链自给能力的提升。”韩风分析道。随着国内企业自制浆产能逐步放量,其竞争竞争优势愈发显着。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对纸浆定价产生深远影响。

四月下旬,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热成型模压纤维制品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引发全球纸浆模塑行业供应链深度调整。这一政策变动不仅重塑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更促使企业加速布局非美市场以应对挑战。

面对政策冲击,中国纸浆模塑企业正采取市场拓展深化和产品结构优化两大核心战略。这种调整,进一步强化了韩风对国内纸浆产业链竞争力的判断。

趋势确认与仓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