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233章 期海实战记录7:红枣,逼仓的体验

第233章 期海实战记录7:红枣,逼仓的体验(1 / 1)

二零二三年初秋,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红枣合约引起了韩风的注意。这个平日里交易清淡的小品种,突然出现了不寻常的活跃度。韩风的账户资金在沪镍期权交易后已经突破了三百五十万,但面对红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品种,他依然保持着职业交易者应有的警惕。

“小品种里往往藏着大机会。”韩风轻声自语,手指在红枣2401合约的K线图上轻轻滑动。这个合约从八月初的每吨九千元开始启动,到九月中旬已经突破一万一千元,涨幅超过百分之二十。更让他感兴趣的是,持仓量在价格上涨过程中持续放大,显示有资金在暗中布局。

韩风开始深入研究红枣的基本面。新疆主产区在七月份遭遇了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坐果率下降。据当地农户反映,今年红枣的个头普遍偏小,优果率可能不及往年。与此同时,期货库存持续处于低位,截至九月初,郑商所红枣仓单数量不足两百张,这个数字相对于单边超过两万手的持仓量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低库存+减产预期,这是逼仓行情的典型配方。”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道。但他并没有急于入场,而是继续观察盘面的细微变化。多年的交易经验告诉他,逼仓行情虽然利润可观,但风险同样巨大。

九月二十日,转折点出现了。当天红枣2401合约在早盘小幅高开后,突然涌现大量买盘,价格在半小时内拉升超过百分之三。更关键的是,当价格突破一万一千五百元时,空方明显出现了恐慌情绪,止损单被接连触发,形成了一波自我强化的上涨行情。

韩风当机立断,在一万一千六百元附近建立了多头仓位。但与往常不同,他这次采用了短线交易策略,仓位控制在总资金的百分之十以内。他知道,逼仓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必须随时准备离场。

“在逼仓行情中生存的关键,是要时刻记住自己只是在冲浪,而不是在造浪。”韩风在日志中记录道。

随后的行情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内,红枣价格连续突破一万二千、一万三千元关口,涨幅接近百分之四十。论坛上开始出现各种传言,有人说某大型贸易商在大量收购现货,有人说主力多头控制了绝大部分仓单。这些传言的真假难辨,但确实在助推市场的狂热情绪。

韩风的持仓获得了可观浮盈,但他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通过仔细分析持仓结构,他发现前二十名多头的持仓集中度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而空头则相对分散。这种持仓结构极其不平衡,一旦多头选择获利了结,价格很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

十月八日,第一个危险信号出现了。当天价格在创下一万三千八百元的新高后,尾盘突然出现大量平仓单,价格在最后十分钟内回落超过百分之二。虽然收盘仍保持上涨,但这种高位放量回落的现象,让韩风提高了警惕。

“盛宴即将结束,该考虑离场了。”韩风在当晚的复盘笔记中写道。他制定了详细的平仓计划:在价格跌破五日均线时减仓一半,跌破十日均线时全部平仓。

十月十一日,预期中的调整终于到来。早盘开盘后,红枣价格直接低开百分之三,随后一路下行,盘中最大跌幅超过百分之七。韩风严格执行交易计划,在一万二千五百元附近平掉了所有仓位。

最终,这笔为期二十个交易日的红枣交易,为韩风带来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收益率。但比盈利更重要的是,他亲身体验了一次完整的逼仓行情,对这种特殊的市场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交易总结中,韩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逼仓行情的本质是现货与期货的背离。当现货供应紧张,而期货空头又过度自信时,就为逼仓创造了条件。但这种行情往往难以持久,因为价格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

通过这次实战,韩风还总结出了识别逼仓行情的几个关键信号:首先是极低的期货库存,其次是高度集中的多头持仓,再次是现货与期货价差的持续扩大。这些信号同时出现时,往往意味着逼仓行情正在酝酿。

“在逼仓行情中,技术分析往往会失效,因为价格走势更多受资金博弈驱动。这个时候,对持仓结构和现货基本面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韩风在日志中补充道。

红枣战役的胜利,让韩风的交易理念再次得到升华。他认识到,期货市场不仅是基本面的较量,更是资金博弈的战场。唯有那些既懂基本面分析,又懂市场微观结构的交易者,才能在这种特殊行情中游刃有余。

随着冬季的来临,红枣市场逐渐回归平静。但这次逼仓体验,已经成为韩风交易生涯中宝贵的经历。在这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期货市场里,每一次特殊的行情都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他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交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