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交易室,只有显示屏的冷光映照着韩风专注的面庞。他点开名为“英飞拓”的档案,眼中闪过一丝敏锐的光芒。这桩2021年的交易,堪称他投资体系中“弱转强”模式的典范——当市场还被业绩亏损的阴云笼罩时,基本面的悄然改善与技术面的底部突破已经指明了方向。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是‘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黎明’。”韩风对团队成员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历经沉淀的智慧。
那是在2021年10月的某个黄昏,当时的英飞拓还是一家饱受质疑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股价在3.5元附近徘徊,市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业绩暴雷股”的层面。2021年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9亿-13.5亿元,营收同比下降43.95%,这些数据让大多数投资者望而却步。但韩风却注意到了不寻常的迹象——这家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重构。
“你们看这里,”韩风调出当时的调研记录,“尽管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亏损,但经营现金流净额却从2020年的-5.71亿元转为正流入,期末现金余额高达11.8亿元。这种‘利润亏损但现金流改善’的背离,往往预示着基本面的质变。”
更让韩风感兴趣的是公司的战略转型。英飞拓在2021年积极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聚焦智慧园区、智慧楼宇+、城市应急数据治理、数字营销四大业务板块。公司不仅出售了加拿大英飞拓等海外资产回笼资金,还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应收款项金额大幅降低。这些举措显示管理层正在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接下来的一个月,韩风像侦探一样观察着英飞拓的每一个细节。他注意到,尽管大盘环境低迷,但英飞拓的股价在3.2元附近获得了强力支撑。每天盘中,总会有资金在关键点位悄然吸筹,虽然单量不大,但持续性很强。
“这就是弱转强的第一阶段——底部构筑期。”韩风向团队解释道,“在这个阶段,聪明资金已经开始布局,但大多数人还被表面的利空所迷惑。”
11月初,转折点终于到来。英飞拓在互动平台释放积极信号,表示公司智慧园区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智慧园区改造”等样板工程。与此同时,技术面上股价突破了长达三个月的整理平台。
“就是现在!”韩风在股价突破3.8元时下达了交易指令,“开始建仓,分批买入!”
他的买入策略兼顾了防守与进攻:第一批在3.8元突破确认点买入8%,第二批在回踩3.6元支撑位时加仓7%,第三批在放量突破4.2元时再加5%。总仓位控制在20%,既保证了足够的风险敞口,又留有调整余地。
“弱转强模式的关键,是要在市场认知分歧时进场,在市场形成共识时离场。”韩风在交易日志中写道。
然而,建仓后的道路并不平坦。在股价涨至4.5元附近时,英飞拓遭遇了第一次大幅回调,短短三天跌幅超过12%。交易室里,团队成员们开始质疑这个选择。
“韩总,这只股票的基本面还在亏损,我们是不是太乐观了?”助理小陈担忧地问道。
韩风摇了摇头,调出了更深入的分析数据:“你们看,虽然公司整体业绩亏损,但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和业务结构调整。实际上,公司的核心业务——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正在改善。更重要的是,公司已经成为国有资本控股企业,深投控的入主带来了国资背景和资源优势。”
他进一步分析:“从技术面来看,这波回调量能萎缩,属于正常的获利回吐。而从基本面看,公司正在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聚焦国内智慧城市业务生态,这些利好还没有被市场充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