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间: 2019年初,深夜
记录状态: 亏损清算后
记录心境: 撕开伪装,直面荒诞
【交易标的】 恒大高新 (002591)
【交易时间】 2018年(具体日期已模糊,持续数月)
【操作简述】
· 买入价: 初始成本约 7.50元 (基于“底部反弹”幻想)
· 卖出价: 最终在 4.30元 附近强制平仓
· 仓位: 中等仓位,后期因“摊平成本”加重至重仓
· 持股时间: 约 5个月
· 盈亏: -42.7% (本金腰斩的最后一击)
【交易背景与“幻想”的诞生】
· 市场环境: 2018年A股单边下跌,题材股集体熄火,资金避险情绪浓厚。
· 个股逻辑(自我催眠版):
1. “技术超跌”幻想: 股价从12元高位跌至7元,自认为“腰斩即底”,违背了“下跌趋势不抄底”的铁律。
2. “业务转型”幻想: 公司宣称拓展互联网业务,我将其脑补成“第二增长曲线”,忽略其核心业务的持续萎缩(注:2025年中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滑16.83% ,历史问题早有端倪)。
3. “主力吸筹”幻想: 盘中偶尔的拉升被解读为“资金建仓”,实则仅是下跌中继的反弹诱多。
【决策链的全面崩溃】
1. 逆势加仓的赌徒行为:
· 首次买入后股价阴跌,我非但未止损,反而在6.8元、5.9元连续加仓,理由是“摊薄成本后反弹即可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