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阅读悲观言论,选择性吸收利空信息,不断自我恐吓(“白酒泡沫破裂”、“经济下行消费不振”)。
4. 理性的全面溃败:
· 当股价跌至35.5元附近,已接近心理承受极限。
· 导火索: 盘中一笔寻常的大单砸盘,引发价格瞬间下探至35.2元。
· 崩溃瞬间: 大脑空白,被“还会跌得更深”、“必须立刻逃命”的原始恐惧完全支配。
· 错误操作: 放弃任何交易策略,以市价委托方式,不计成本地在日内最低区域附近恐慌性抛售。
【结果与反思】
割肉后,山西汾酒股价随即企稳,并开启一轮长达数月的修复性反弹。本次操作,完美实现了 “割在地板价”。
· 它并非败于分析,而是败于心魔。 初始买入逻辑在卖出时并未被证伪,甚至后来被市场验证。
· 它暴露了我在压力下承受能力的严重不足。 理论上的“价值投资”无法抵御实际账户亏损带来的生理性恐惧。
· 它让我明白,没有钢铁般纪律保护的“信仰”,在市场的波动面前不堪一击。
【核心教训】
1. 左侧交易必须有铁的纪律: 左侧布局必须配合严格的仓位管理和止损线,并充分评估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就是赌博。
2. 警惕情绪传染: 在弱势市场中,必须主动屏蔽过度悲观的市场噪音,避免陷入群体性恐慌。
3. 设定机械式止损: 止损点应基于客观规则(如技术破位、固定百分比),而非主观感受。一旦设定,必须像机器一样执行。
4. 承认并管理恐惧: 恐惧是本能,无法消除,但可以被管理。在感到极度恐惧时,强制自己暂停操作15分钟,冷静后再做决策。
【烙印】
这笔交易是我成为 “恐慌奴隶” 的铁证。它警示我:
“在市场中,最危险的往往不是下跌的股票,而是那个在下跌中失控的自己。”
---
(本记录归档至“失败案例库”,与第1号记录并列,共同警示情绪之害。)
韩风合上日志,窗外夜色深沉。记录的过程,像是在对过去的自己进行一场冷静的解剖。他发现,失败的模式如此相似——先是理性的堤坝出现裂痕,而后情绪的洪水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轻轻摩挲着日志的封面。驯服人心,首先要驯服的,就是这头名为“恐慌”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