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39章 宏观的视野(三):产业政策与国策方向

第39章 宏观的视野(三):产业政策与国策方向(2 / 2)

韩风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未来产业。他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中,传统产业仍是工业经济的基本盘。

通过研究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他发现一个显着变化:政策重心已从2023年的“保增速”转向“量质并举”。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其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设定在7%左右,高于一般工业增速。但政策同时引导资源向服务器、大尺寸电视、智能化个人计算机等高附加值领域集聚。

汽车行业的方案更是明确了量化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电力装备行业则瞄准了绿色转型,政策提出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稳定国内需求,同时拓展海外市场。

韩风认识到,这些传统行业正在政策的引导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05 实施路径:多方协同的推进机制

产业政策如何从纸面落到实处?韩风发现了几个关键机制。

一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以脑机接口为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组建专门研究中心;而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则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形成“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这种紧密协作大大加速了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国资的引领作用。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公开表示,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国资委近期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国资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国资改革专家周丽莎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都是国资央企重点投资的方向。

三是区域差异化布局。国家层面明确未来产业主攻方向和区域分工;省级层面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布局细分赛道;地方层面则立足特色资源发展配套产业。这种分层布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06 投资视角:从产业政策到投资策略

掌握了产业政策的宏观图景后,韩风开始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投资策略。

他总结出三条清晰的思路:

首先,沿着“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六大未来产业,关注那些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领域。例如,生物制造已形成近万亿规模的产业,量子科技设备已在政务、金融领域应用,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其次,把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涌现的机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政策明确支持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那些具备技术优势、能够引领行业升级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第三,关注政策推动下的场景开放机会。随着场景培育和开放政策的落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跨界融合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韩风在日志上写下了最终的投资心法:

“产业政策是国家基于全球竞争格局和自身发展需要绘制的战略地图。作为投资者,我们的任务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读懂这幅地图,在政策指引的黄金赛道上,寻找那些护城河宽阔、管理层优秀、估值合理的公司。既要仰望星空的未来产业,也要脚踏实地看待传统产业的升级机遇。”

---

夜深了,韩风整理着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他感到自己的投资认知已完成了一次关键升级——从沉迷于技术指标的“图表派”,成长为能够贯通微观企业价值、宏观货币环境与产业政策方向的“战略投资者”。

他最后在日志上写道:“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仅会分析公司的现在,更能看到国家的未来。下一个十年,量子计算、生物制造、6G这些充满科幻色彩的词汇,将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而我们,正站在这个伟大时代的起点。”

(第三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