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风尤为看重pI,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当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等分项指数持续向好,表明经济活力增强,企业投资意愿上升,这对股市构成基本面利好。反之,则需警惕经济下行风险。
他将这三个指标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简易的经济诊断框架:
1. 看趋势:关注pI是否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上,判断经济总体方向。
2. 察压力:观察ppI与cpI的走势关系,判断通胀\/通缩压力源自生产端还是消费端,以及企业的盈利状况。
3. 观政策:结合cpI和pI的数据,预判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可能动向。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写下了简洁的总结: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经济三指标——cpI、ppI、pI。
核心认知:
1.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民生温度计,衡量通胀\/通缩,直接牵动央行货币政策神经。
2.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产业血压计,反映生产端成本,是cpI的先行信号。
3. pI(采购经理人指数):经济心电图,以50为荣枯线,是判断经济短期景气度的最强先行指标。
思维框架:pI定方向(经济冷热),ppI看传导(成本压力),cpI决政策(央行选择)。从此,月度数据发布日,将成为我审视宏观环境、调整仓位策略的重要时刻。”
掌握了这三项“生命体征”,韩风感觉自己终于能初步解读那份复杂的“经济诊断书”了,这让他对市场的理解,从被动跟随,开始转向主动预判。
(第三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