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当死侍 > 第43章 格物开新

第43章 格物开新(1 / 2)

谢琰若有似无的敲打,如同一声警钟,让林默更加坚定了构建自身独立根基的决心。他深知,依赖权臣的信任如同空中楼阁,唯有掌握实实在在、无人可以替代的力量,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而“格物院”,便是他谋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经过精心准备和与谢琰的初步沟通(主要以“培养匠作人才,利国利民”为由,并未透露其宏大野心),林默关于筹建“大景格物院”的奏章,终于呈递到了景和帝的御案前。奏章文辞恳切,逻辑严密,阐述了工巧之术对于强国富民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匠人培养多靠师徒口耳相传,效率低下,技艺易失,提出设立专门学院,系统传授数算、格致(物理)、金石、营造等“实学”,并附上了详细的章程、选址(位于京口,毗邻将作院总院)、经费预算及选拔标准。

垂帘之后的太后对此不甚了了,全凭谢琰决断。谢琰虽对林默如此大张旗鼓地兴办“学院”略有疑虑,但见其章程完备,目标明确,且确实有利于军械制造和百工技艺的提升,加之林默刚刚立下从龙之功,权势正盛,便也未加阻拦,反而在皇帝面前美言了几句。很快,旨意下达,准予筹建“大景格物院”,由工部尚书林默总领其事,所需钱粮由户部与工部协同拨付。

消息传出,朝野议论纷纷。大多数传统文人士大夫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人私下讥讽林默“匠气太重”,“不务正业”。但也有少数有识之士,尤其是那些在工部或地方上接触过实务的官员,看到了其中的价值,暗中期待。

林默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利用工部尚书的职权,迅速调集资源,在京口划出的地块上,开始了格物院的营建。他亲自参与设计,要求院舍不仅要坚固实用,更要采光充足,留有足够的实验和操作空间。同时,他下令从各地将作院、官营作坊以及民间,选拔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之间、聪慧机敏、对制作或算学有浓厚兴趣的少年,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第一批计划招收百人。

选拔过程由林默亲自制定的标准进行,除了基本的识字和算学考核,更注重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许多出身寒微但天赋异禀的少年得以入选,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教育资源的垄断,也埋下了一些隐患。

就在格物院紧锣密鼓筹建之际,北方的慕容克终于再次露出了獠牙。或许是想试探南朝新朝的虚实,他联合了两支西边部落的骑兵,共计八万余人,再次南下,兵锋直指淮西防线!

边关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入建康。

朝堂之上,刚刚平息的紧张气氛再次弥漫开来。景和帝年少,闻讯有些惊慌,下意识地看向珠帘后的太后和御阶下的谢琰。

“陛下勿忧!”谢琰出列,声音沉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慕容克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然我朝新立,上下同心,将士用命,更有坚城利械,何惧北虏猖狂!臣愿再赴淮西,督师御敌!”

“首辅年事已高,岂可再临战阵?”一位老臣出言劝阻。

“国难当头,臣岂敢惜身?”谢琰慨然道,目光却扫向了林默。

林默会意,立刻出列:“首辅大人乃国之柱石,坐镇中枢即可。陛下,首辅大人,臣林默,愿请缨前往淮西,协助韩擒虎都督,督运军械,协调防务,必不让慕容克跨过淮水一步!”

由林默这个工部尚书,同时也是新式军械的缔造者前往前线,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熟悉军械,与边军将领关系良好,更有在寿春守城的成功经验。

“准奏!”谢琰立刻接口,“加林默为淮西巡阅使,持节,总揽淮西军械后勤及协理防务事宜,诸军需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