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风波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涟漪层层荡开,久久不息。北朝使团灰溜溜地被驱逐,西院谢玹一系彻底失势,谢琰在家族和朝堂的地位愈发稳固。建康城的权力格局,因此悄然改写。
静思堂内,林默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他处理着日益增多的庶务,改进织机,翻阅侯三送来的各方情报,偶尔与顾恺之等幕僚探讨经世之学。只是他眉宇间那份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静与淡漠,愈发明显。
谢琰对他的倚重与日俱增,赏赐也愈发丰厚。金银绢帛,古玩字画,甚至将城外一处风景秀丽的田庄也划到了他的名下。然而,林默对这些身外之物反应平淡,只是例行谢恩,便将大部分赏赐入库,依旧保持着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份超然,反而让谢琰更加高看他一眼。
这日午后,林默正在核算盐井账目,一名小厮引着一位面容慈和、衣着体面的老嬷嬷走了进来。
“老身姓苏,是老夫人跟前的。”老嬷嬷笑着福了一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老夫人听闻林先生才学出众,又深得琰公子信赖,特命老身送来些时新瓜果点心,聊表心意。”她身后跟着两名小丫鬟,手中捧着精致的食盒。
老夫人?林默心中微动。那是谢琰的祖母,谢氏家族地位最尊崇的女性,平日深居简出,连谢琰都需定期晨昏定省,极受敬重。她为何会突然注意到自己这个“外人”?
“老夫人厚爱,林默愧不敢当。”林默起身还礼,语气谨慎。
苏嬷嬷笑容和煦,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打量着林默:“先生过谦了。老夫人常说,府中能人辈出,是家族之幸。尤其先生这般年轻有为的,更是难得。”她顿了顿,似是无意间提起,“前几日,老夫人娘家侄孙女来府中小住,听闻先生之事,亦是好奇得紧呢。”
林默心中了然。原来如此。赏赐是假,试探是真,甚至……可能还夹杂着联姻笼络的意味。谢琰的祖母,这是在为孙儿,也为整个谢氏,考察和拉拢他这个新兴的核心力量。
他面上不动声色,依旧谦逊:“嬷嬷谬赞,林微末之才,全赖公子提携。老夫人厚赐,林默感激不尽,定当竭尽全力,为公子分忧。”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对谢琰的忠诚上,避开了关于个人以及那所谓“侄孙女”的暗示。
苏嬷嬷是何等精明人物,见林默应对得体,不接话茬,便知此子心志坚定,绝非轻易可以拿捏之辈。她也不说破,又寒暄了几句,便带着丫鬟告辞了。
送走苏嬷嬷,林默看着那盒精致的点心,眼神微冷。权力的漩涡,无处不在。即便他只想做一把安静的刀,也会有人不断试图给他装上刀柄,或者将他移作他用。
他吩咐人将点心收起,不再理会。这种内宅的试探,比起青溪码头的刀光剑影,更让他感到一种黏腻的厌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天后的傍晚,林默难得有暇,在静思堂的小院里散步。夕阳西下,将庭院染上一层暖金色。他负手立于一丛翠竹前,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那个关于“积木”和“游方道人”的谜团,依旧萦绕在他心底,如同一个未解的结。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和细碎的脚步声。只见几位衣着华美的少女在仆妇的簇拥下,正巧从静思堂外的回廊经过。其中一位被众人隐隐围在中央的少女,身着鹅黄色衣裙,容貌娇美,气质娴雅,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院门,恰好与闻声抬头的林默视线相撞。
那少女见院内有人,先是一怔,待看清林默那虽年轻却沉静挺拔的身影,以及那双深邃难测的眼眸时,脸颊微微一红,连忙垂下眼睑,在同伴的嬉笑声中,加快脚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