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不过,我们厂食堂的采购,那都是有计划、有固定渠道的,要符合政策规定。不是谁随便拿点鸡蛋来,我们就能收的。你这…不合规矩啊。”
“王科长!规矩俺懂!”李铁柱赶紧解释,语速因为紧张而飞快。
“俺不是投机倒把!俺就是帮村里乡亲们把鸡蛋找个销路!俺能每天稳定送一百个…不!更多也行!保证个个新鲜!您要是担心,俺可以先送一批来,您验货!觉得行再用!价钱…俺…俺按…按…”
他脑子飞快转着,报出一个他认为极有诱惑力又不会亏本的价格,“…按三分八一个算!您看行不?”
“三分八?”王科长听到这个价格,眉毛微微挑了一下。这确实比供销社调拨价和一些零散采购价要低一点。但他脸上的怀疑并未减少:
“每天一百个?你?小同志,不是我看不起你,这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货源怎么保证?运输怎么办?天气不好怎么办?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些你想过吗?”
他这一连串问题,像一串重锤,砸得李铁柱有些发懵。他确实没想那么细,只想着有货、有需求就行。
“…货…货俺能保证!俺…俺有人专门收!”
他有些底气不足地争辩,“运输…俺…俺用自行车驮!下雨俺就盖雨布!保证误不了事!出了问题…出了问题俺赔!”
王科长看着他急切又有些稚嫩的样子,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近乎怜悯的笑容:“小同志,你想得太简单了。公家的事,不是你们小孩子过家家。出了问题,不是你一句‘你赔’就能解决的。我们要的是稳定、可靠、手续齐全。你这…啥也没有,空口白牙的,让我怎么相信你?怎么跟领导汇报?”
他拍了拍李铁柱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劝退意味:“回去吧,啊?好好种地才是正经。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这路子走不通。”
说完,他不再给李铁柱说话的机会,对传达室老头点了点头,夹着公文包,迈着四方步走了。
李铁柱僵在原地,看着王科长远去的背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无形中抽了一巴掌。传达室老头嗤笑一声,嘟囔了一句“不自量力”,关上了窗户。
巨大的失望和挫败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拎着那篮精心准备的鸡蛋,站在原地,进退两难。
原来…这条路这么难走。 不是有货、有需求就行。 “规矩”、“手续”、“稳定可靠”…这些他从未仔细想过的东西,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将他牢牢挡在外面。
他失魂落魄地转过身,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纺织厂大门。来时的那点期待和勇气,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心的冰凉和茫然。
篮子里的鸡蛋,此刻显得如此沉重而可笑。
第一次谈判,甚至算不上真正的谈判,就以这样一种彻底被轻视、被拒绝的方式,惨淡收场。
难道…真的只能永远困在黑市里,与刀疤刘那样的人周旋,永无出头之日吗?
他不甘心。 绝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