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哥,这……这能行吗?大刘还是有些疑虑,会不会太招摇了?而且,这得花不少钱吧?
招摇?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锋目光灼灼,要让全城都知道,在招兵买马,在扩大规模!这笔广告费,不是成本,是投资!投资给我们未来的人才!
三天后,带着油墨香的《新民晚报》飞入千家万户。在并不起眼的中缝广告位,一则题为婉锋食品诚聘英才,携手共创辉煌明天的招聘启事,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目光。
广告效果之猛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天一早,婉锋食品那部花一百二十元安装的黑色摇把式电话,就几乎没停过。叮铃铃的响声从清晨持续到傍晚,刚子和大刘轮流接电话,嗓子都说哑了。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核心都围绕着待遇、工作内容和公司前景。
更让人惊喜的是,接下来的几天,开始有求职信通过邮局寄到厂里。开始是一两封,后来是七八封,再后来是用大信封装着的厚厚一沓。信封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婉锋食品有限公司 负责人 收,落款有本市,也有周边县城的。
林婉秋专门准备了一个纸箱来放这些信件。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陈锋和她一起拆阅这些来信。信纸各式各样,有单位稿纸,有学生作业本,还有带着香味的信笺。字迹也各不相同,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工整娟秀。
锋哥,你看这个,林婉秋递过一封信,语气带着惊喜,这是个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在家待业,字写得很漂亮,还在自学会计……
这个也不错,陈锋扬了扬手里另一份,原来在国营食品厂干过三年维修工,嫌工资低想出来闯闯……
还有这个,师范毕业,在小学代过课,想转行做销售……
每一封信,都代表着一个渴望改变的灵魂,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看着这满满一箱子的求职信,陈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一步,走对了!他不仅是在招聘员工,更是在为的未来播种。
初步筛选出的十五份看起来最有潜力的简历被单独放在一边。陈锋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和经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对林婉秋说:通知这些人,后天上午来厂里面试。咱们得亲眼见见,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林婉秋点头,正准备去安排,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身有些犹豫地开口:锋哥,还有个事……刚才我整理信件的时候,发现有一封比较特殊,落款是……是市工业局的一个退休干部,他推荐了他儿子过来,说想应聘管理岗位。这……
陈锋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通过登报招来的,究竟是真正的人才,还是夹杂着各种人情关系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