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换:“部队整训手册(游击战、山地战)”x1000本,“连排级战术沙盘”x300套,“无线电器材维修工具”x60套,“侦察兵特种装备(高级望远镜、测距仪)”x200套,“文化课本与抗日读物”x6000册,“简易体育器材”x10批,“高效畜力运输工具(骡马)”x500匹及相关驮具。】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解释为运输队带来、就地取材制作及战场缴获优化)。系统检测到与历史正面力量(中共中央)汇合,获得额外增益:部队凝聚力提升,情报分析能力增强。】
这批物资和增益,为部队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南京,日军司令部。松井石根得知宋部残军与中共运输队汇合,并获得补给,勃然大怒,严令山本旅团尽快寻敌决战,同时督促冯子材部履行“默契”,夹击宋部。
重庆,军统局戴笠收到密报,对中共力量渗入仙霞岭高度警惕,密令:“严密监视吴觉农动向,设法离间其与宋部关系,必要时,可借日军之手除之
“黑龙潭”原联军指挥部,现在成了冯子材的旅部。冯子材与参谋长、王传魁等人正在密议。
冯子材捻着山羊胡,阴笑道:“宋希濂得了点补给,成了惊弓之鸟,躲在‘野人谷’。日本人催我们进攻,重庆方面又暗示我们‘解决’共党特使。这步棋,怎么走?”
参谋长献计:“旅座,我军新占此地,立足未稳,不宜与宋部硬拼。不如表面答应日军,缓缓进兵,坐观其变。让日本人先去消耗宋部,我等可收渔利。对重庆方面,可虚与委蛇,索要粮饷装备。”
王传魁在一旁讪讪道:“冯旅长,我那点弟兄……你看编制……”
冯子材斜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王旅长放心,既然跟了我冯某,少不了你的好处。你的部队,就先编个独立团吧,由你暂代团长。好好干!” 王传魁心中叫苦,知道被架空,却无可奈何。
联军派出的侦察小队陆续带回情报。一支小队报告,在东北方向发现一支番号不明的部队活动迹象,装备混杂,似非日军也非冯部,行踪诡秘。另一支小队截获日军电文,提及一支代号“杉”的部队正秘密向仙霞岭运动,任务不明。
李慕华向宋希濂、吴觉农汇报:“这支‘杉’部队,很可能是日军专门执行特殊任务的特种部队或大本营直属部队,其到来,意味着日军对仙霞岭的重视程度升级,可能有更大图谋。”
吴觉农眉头紧锁:“看来,敌人不会给我们太多休整时间。必须尽快查明‘杉’部队的底细和那支不明武装的身份。”
在党中央关怀和新补给的激励下,联军士气回升,训练热情高涨。宋希濂、周明远与吴觉农、郑雄等人合作顺畅。但徐锐的保卫部门发现,部分原国民党籍军官对吴觉农带来的政治教育心存疑虑,个别人员与山外有秘密联络。王传魁旧部中,也有人暗中活动。潜在的裂痕仍在暗流涌动
三月十七日黎明,经过一天紧急休整,联军战斗力得到一定恢复,但敌情也愈发紧迫。是继续停留休整,还是立即转移?向哪个方向转移?
指挥部内,宋希濂、周明远、吴觉农等人再次聚首,研究地图和情报。
这时,李慕华收到一份紧急密电,他译出后,脸色凝重地递给宋希濂和吴觉农:“师座,吴特派员,是‘戚七’的绝密情报!”
宋希濂和吴觉农迅速浏览电文,内容令人震惊:“确悉,日军‘杉’部队实为‘细菌战研究部队护卫中队’,其专家小组已随军抵达,目标疑似在仙霞岭地区进行野外效能试验。冯子材部与日方密谈,应允提供‘试验场地’与部分人员,换取装备。万分危急!速决!”
“细菌战?!” 吴觉农失声低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宋希濂一拳砸在桌上,目眦欲裂:“狗日的小鬼子!丧尽天良!”
帐篷内,空气瞬间凝固。一种远比枪炮更恐怖、更灭绝人性的威胁,如同巨大的阴霾,笼罩下来。联军刚刚获得的喘息之机,转瞬间被推入了更加深不可测的、关乎人类底线的恐怖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