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紧急军情研判(2 / 2)

同时,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有效处置突发情况、稳定部队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当前山地生存与情报获取的精准兑换:

“兑换:“高倍率望远镜”x5具,“山区地形图(更精细版)”x10套,“便携式发电机与探照灯”x2套,“高效创伤药粉”x500份,“耐磨绑腿”x2000副,“单兵净水器”x100个,“山地伪装网”x300平方米。”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侦察连和要害哨位(解释为战前特种装备储备及缴获物资优化)。”

这批装备,特别是望远镜、精细地图和发电机,提升了侦察和营地防卫能力。

南京,日军司令部。池田旅团长向松井石根汇报搜山进展甚微,未能捕捉到中国军队主力,反而有小股部队遭到不明武装袭击损失。

松井不悦:“八嘎!仙霞岭地广人稀,支那残军如鱼入大海!必须改变策略!加大空中侦察力度!收买当地土着,利用他们做眼线!同时,对周边村庄进行‘肃正’,切断其与山里的联系,饿死他们!限期一月,必须肃清仙霞岭之敌!”

下午,按照约定,在“黑龙潭”外一处相对开阔的林间空地,联合部队代表周明远、陈致远(利用其本地游击队背景),带着少量警卫和礼物(食盐、子弹),与“仙霞支队”头领“穿山甲”会面。

“穿山甲”是个四十多岁、精瘦黝黑的汉子,眼神警惕而狡黠,带着十来个手下。

周明远开门见山,表明身份和抗日立场,强调此行只为休整抗日,无意争夺地盘,并送上礼物。

“穿山甲”态度谨慎,收下礼物,表示听说过天目山国军和游击队打鬼子的名声,佩服。但话里话外,试探我方真实意图、实力,以及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他抱怨鬼子封锁,日子难过,暗示如果合作,需要武器弹药和粮食。

初次接触,气氛微妙,未达成具体协议,但建立了初步联系,约定互不侵犯,并同意有限度的情报共享(如日军动向)。这是一个脆弱的开端。

傍晚,就在指挥部研究如何进一步争取“穿山甲”时,李慕华兴奋地冲进岩洞,手里拿着一份刚译出的电文!

“师座!政委!联系上了!联系上刘司令和高队长了!”

众人霍然起身!

李慕华激动地汇报:“他们成功了!药品拿到了!但在返回途中遭遇日军大队,被迫改变路线,绕行浙赣边,途中与一股日军遭遇,发生激战,虽有伤亡,但主力已摆脱敌人,目前正在向仙霞岭西南方向运动,预计三日后可抵达‘黑龙潭’西南约八十里的一处叫‘落鹰坪’的地方!他们……他们还带回一个惊人消息!”

“什么消息?”宋希濂急问。

“他们在浙赣边活动时,意外遭遇并帮助了一支……一支新四军的游击队!对方约一个连,装备不错,纪律严明,对他们很友好,提供了部分给养和路线指引。那支游击队的负责人让带话,说他们的上级……希望与我们会谈,商讨在仙霞岭地区协同抗日事宜!”

新四军?!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巨石,在指挥部内引起巨大震动!国共联合部队,在敌后深山,即将与另一支共产党的主力部队——新四军接触?这将是福是祸?合作能否顺利?会对这支疲惫的孤军产生怎样的影响?

迷雾,似乎散去了一些,但更深的、关系着未来走向的迷雾,又悄然汇聚。

二月十四日的黎明,在期待与忐忑中到来。药品即将运回,伤员有了希望。与新四军接触的可能性,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难以预料的挑战。与本地武装“穿山甲”的关系微妙。日军仍在步步紧逼。

宋希濂与周明远站在潭边,望着逐渐散去的晨雾。

“新四军……终于要碰面了。”周明远语气复杂。

宋希濂目光深远:“是敌是友,合作几何,都要见了才知道。但眼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告诉部队,做好准备,迎接刘司令他们归来。至于新四军……等见面再说。”

就在这时,徐锐匆匆走来,面色凝重:“师座,政委,我们释放回去的‘仙霞支队’俘虏,暗中留下眼线报告,‘穿山甲’回去后,与几个心腹密谈至深夜,内容不详,但其手下调动频繁,似有异动。”

刚刚浮现的曙光,再次被一丝不确定的阴云所笼罩。仙霞岭的局势,因为新势力的即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