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天色阴沉(2 / 2)

【兑换:“基础维生素合剂(防坏血病等)”x1000人份,“野战炊事车用大铁锅”x10口,“耐磨胶鞋”x2000双,“急救止血绷带”x1000卷,“简易净水片”x片,“冬季冻伤膏”x500盒。】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各部队及医疗点(解释为重庆方面后续援助及根据地自身生产)。】

这批物资虽不耀眼,却切实改善了官兵和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条件,体现了对持久战的准备。

南京,日军司令部。池田大队长汇报进攻受阻、渗透小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浅野旅团长大为光火,但面对天目山守军的顽强,不得不承认短期难以取得突破。参谋本部指示:“军事进攻暂转为以围困和炮击为主,继续施加压力。重点转向配合‘樱花’计划,加大经济封锁和舆论攻击,待其内部生变。”

与此同时,特高课对“竹子庙”周边出现的异常电波信号产生了警觉,虽未确定具体位置,但已下令加强戒备和反侦察力度。“园丁”小组接到新指令,要求更加隐蔽、耐心地活动,重点转向长期潜伏,收集情报,伺机破坏

李慕华收到了“戚七”通过艰难渠道传来的消息:詹姆斯的报道《地狱中的坚守》已在欧美部分媒体刊发,引发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对日军细菌战的指控开始引起国际社会一些正义人士和医疗组织的重视。但日本官方及其控制下的媒体展开了猛烈反击,污蔑报道是“虚假宣传”,反指中国军队虐待俘虏、制造瘟疫。一场围绕天目山的舆论战,已在国际舞台上悄然展开。

“戚七”同时警告:“日军因军事受挫,正策划新一轮阴谋,可能利用伪军或收买的土匪武装,对根据地边缘区进行更频繁的骚扰和破坏,并加大经济封锁力度。此外,需警惕其利用空中优势,撒播传单或进行心理战。新一批药品仍在设法运送,但路途愈发艰难。”

趁着战斗间隙和疫情稍缓,周明远主导在部队和群众中开展了一次形势教育和纪律整顿,表彰抗疫和作战中的英雄模范,严厉查处了极少数散布恐慌、违反防疫规定的人员,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巩固了内部。

美联社记者詹姆斯在获得更深入的采访许可后,在严格护卫下,接触了更多层面的官兵和百姓,包括伤兵、医护人员、基层干部甚至部分康复的患者。他看到了条件的艰苦和牺牲的惨重,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在绝境中迸发的坚韧与团结。他的后续报道,更加翔实和深刻,开始触及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与希望。

一月十一日的黎明,在短暂的相对平静中到来。正面战线暂时稳定,渗透之敌被肃清,疫情得到控制,“竹子庙”的侦察在谨慎进行。天目山根据地仿佛在狂风暴雨中暂时找到了一个喘息之机。

宋希濂和周明远站在指挥部外,望着远方渐亮的天际,心情并未轻松。

“老宋,表面看,我们顶住了这一波。但代价太大了。部队减员严重,物资消耗巨大,百姓元气大伤。”周明远声音低沉。

宋希濂点点头,目光深邃:“是啊,这只是暂时的平静。鬼子绝不会罢休。他们的‘樱花’计划还在继续,经济封锁会更严,新的骚扰肯定还会来。我们得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这里!”

这时,徐锐匆匆走来,脸色凝重:“师座,政委,内线报告和新截获的电文显示,日军正在频繁调动伪‘浙西保安旅’各部,并暗中接触几股活跃在边境地区的土匪武装,似乎有意纠集一股力量,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持续性的骚扰和破袭作战,以配合其经济封锁和细菌战。”

几乎同时,王民生也送来报告:根据地的盐巴库存告急,药品中的麻醉剂和特效消炎药即将见底,过冬的棉衣仍有巨大缺口。

新的挑战,如同远处的阴云,再次悄然汇聚。天目山的军民,在短暂的喘息后,又将迎来更加复杂和持久的考验。而“竹子庙”那个隐藏的毒瘤,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