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太君吩咐!卑职万死不辞!”胡保国点头哈腰。
“第一,宣传攻势: 立即印制大量传单、‘安全证’,派人秘密撒入天目山区域,内容要‘恳切’,宣扬‘皇军仁德’,许诺只要放下武器,即可保证安全,甚至加官进爵。重点 targetg( targetg ) 那些军衔不高、处境艰难的军官和士兵。”
“第二,亲情策反: 调查天目山守军中,有哪些人的家属在皇军控制区。可以‘请’他们来‘做客’,然后让这些士兵收到家书,‘劝说’他们‘弃暗投明’。或者,直接找与这些士兵相识的乡绅、旧友去当说客。”
“第三,内部渗透: 从你的部队或皇军特工中,挑选机灵可靠之人,伪装成难民或溃兵,设法混入天目山,散布谣言,伺机策反,甚至制造暗杀、破坏。”
“第四,谣言中伤: 散播谣言,称宋希濂已与皇军秘密接触,准备用部下性命换取自身安全;或称其内部高级军官已有异心,制造猜疑。”
“你的,明白?”影佐冷冷地问。
“明白!明白!太君高招!卑职立刻去办!定叫天目山内乱丛生,不攻自破!”胡保国信誓旦旦。
傍晚,李慕华再次收到“戚七”通过绝密渠道传来的长文密信。信中详细透露了日军“楔子”计划的部分内容,包括其重点策反对象(主要针对中下层军官和家眷在敌占区的士兵)、可能使用的伪军特工信息(提供了几个可疑姓名和化名),以及其计划散播的谣言样本。
“戚七”还提及:国际社会对细菌战指控的关注度在缓慢上升,但欧美列强仍顾虑对日关系,官方表态暧昧。重庆方面压力巨大,武汉方向战局持续紧张,短期内难以给予天目山实质性支援。信末再次强调:“贵部当前唯有自力更生,坚壁清野,固守待变。慎防内溃,甚于外敌!”
这封信让宋希濂等人对敌人的阴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但也感受到了更沉重的孤立无援的压力。
果然,几天后,一些印有“和平救国”、“优待反正”字样的传单和“安全证”被风刮入前沿阵地,甚至有伪军便衣试图靠近哨兵喊话劝降。同时,在基层士兵中,开始流传一些诸如“师部长官准备谈判”、“某团长要拉队伍走”的谣言,虽然模糊,却隐隐搅动着人心。
徐锐的监控也取得了进展。通过技术手段和内线侦查,发现一名原为伪军俘虏后补入三团的士兵,近期行为鬼祟,曾偷偷收藏传单,并试图与连队里另外两名情绪低落的士兵窃窃私语。徐锐没有立即抓捕,而是加强监控,放长线钓大鱼。
同时,政工部门迅速行动,针对谣言进行了公开辟谣,并组织了“揭露汉奸诱降阴谋”的专题讨论会,让战士们自己发言批判,效果良好。
然而,真正的考验发生在一个傍晚。一名家在上海敌占区的侦察连老兵,突然收到一封辗转而来的家书,信中称其老母病重,被“好心人”送入日本医院救治,但医药费昂贵,暗示其若“迷途知返”,便可得到“皇军”资助,全家团圆。老兵读信后,情绪崩溃,痛哭流涕,最终却将信件上交了连指导员,怒吼:“鬼子想用我娘逼我当汉奸!做梦!我跟他们拼了!” 这件事被作为正面典型迅速宣传,极大鼓舞了士气,也暴露了日军的卑鄙手段。
针对敌人的渗透企图,宋希濂与周明远、李慕华商议后,决定采取“将计就计”的策略。他们故意在一些可控渠道“泄露”假情报,夸大内部困难,制造个别军官“不满”的假象,引诱敌人特工上钩。
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内部团结工作。宋希濂和周明远亲自下到基层连队,与官兵同吃同住,嘘寒问暖,解决实际问题(如尽量帮助解决家属困难、改善伙食等),用实际行动粉碎谣言,彰显领导层的团结和抗战决心。
经过一系列努力,根据地内部不仅没有被敌人的“软刀子”割开,反而在斗争中变得更加团结和坚定,宛如一块铁板。
深夜,宋希濂正在审阅各地送来的报告,机要参谋匆匆送来一份紧急密电。电文来自武汉战区最高指挥部,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
“日军集重兵于江北,猛攻我田家镇、富池口要塞,武汉门户告急!你部虽处敌后,然牵制之功甚伟。望克服万难,持续积极出击,袭扰敌交通,钳制敌兵力,配合正面战场之决战。切切!”
武汉会战的决战阶段,终于要来临了!天目山的敌后斗争,被赋予了更直接、更紧迫的战略使命!
宋希濂攥紧电文,走到地图前,目光投向武汉方向,久久不语。压力如山,但责任重于泰山。
他转身对值班参谋下令:“通知参谋长、政委,立即到指挥部!我们有新任务了!”
窗外,寒风呼啸,仿佛预示着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惨烈残酷的战斗,即将展开。天目山的坚守,即将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