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善后与布局(2 / 2)

上海,日军竹机关总部。机关长影佐祯昭大佐接到了行动彻底失败和赵启明暴露的报告,脸色阴沉得可怕。

八嘎!宋希濂……比想象的更难对付!影佐对心腹参谋命令道,‘清理者’那边有什么反应?

参谋低声道:‘清理者’对赵启明的失手非常不满,认为我们行动鲁莽,打草惊蛇。他们暗示,将启动更深层次的‘鼹鼠’,并可能采取更直接的行动。另外,他们提醒我们,穆勒的存在,时间越长,变数越大,国际舆论可能对我们不利。

影佐眼中闪过寒光:告诉‘清理者’,他们的‘鼹鼠’最好能发挥作用!同时,加大对天目山的经济封锁和空中骚扰,我要让他们弹尽粮绝!至于穆勒……他顿了顿,如果‘清理者’能解决,最好;如果不能,必要时,我们可以‘帮助’宋希濂‘处理’掉这个麻烦,然后嫁祸给他们! 一条更毒辣的计策在酝酿。

根据徐锐的部署,敌工科的特勤人员化装成山民、货郎,活跃在天目山周边的村镇,秘密搜寻虎口黑痣的踪迹。同时,内线也加紧了对可能接触点的监控。

功夫不负有心人。傍晚时分,一名在靠近敌占区的张家集活动的地下交通员传回消息:集上一家新开的杂货店老板,右手虎口有颗明显的黑痣,听口音是河北人,但常在话里带出几句吴语腔调,行为谨慎,与过往客商接触频繁,但深居简出。

徐锐接到报告,精神大振,立即下令:严密监控此店和此人!记录所有与他接触的人员!但绝不可打草惊蛇!我要放长线,钓大鱼,挖出他背后的整个网络! 抓捕山货商人的行动,悄然展开。

就在师部全力应对内外危机时,傍晚,哨兵带来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一位自称来自上海租界、受爱国侨胞委托的记者,名叫陈布雷(化名),要求采访宋希濂将军,报道敌后抗日事迹。

李慕华负责接待,进行了严格审查。此人证件齐全,对国内外时事颇有见解,言谈举止也合乎情理,但李慕华凭借直觉,总觉得此人出现得过于和。

陈先生,目前战事紧张,宋师长军务繁忙,恐怕不便接受采访。您先休息,容我们请示。李慕华安排其住下后,立即向宋希濂汇报。

记者?在这个敏感时刻?宋希濂眉头紧锁,查!动用一切关系,核实他的真实身份和背景!如果是真记者,可以有限度地接触,宣传抗日;如果是鬼子的探子,或者……是‘清理者’派来的,那就将计就计!

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为原本就复杂的局面,增添了新的变数。

子夜时分,负责监听敌军通讯的电台值班员,捕捉到一段异常短暂、加密等级极高的信号,信号源飘忽不定,但经技术分析,大致位于根据地核心区域外围。密码体制与以往截获的任何日军或已知势力都不同,极其复杂,破译工作陷入僵局。

几乎同时,负责内部监控的徐锐接到报告:师部警卫连一名负责档案室巡逻的班长,昨夜凌晨曾短暂脱离岗位,理由是小解,但时间稍长,且路线有些偏离。虽未发现其有实质泄密行为,但这个异常举动引起了警觉。

李慕华将这两条信息联系在一起,心中升起一股寒意:难道……‘清理者’启动的‘鼹鼠’,已经潜藏得如此之深?甚至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那个神秘的信号,是不是在与他联系?

他立即将这一严重情况向宋希濂做了紧急汇报。

宋希濂听完,走到作战地图前,久久凝视着上面交错的红蓝箭头和符号,目光深邃如夜。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鼹鼠潜伏,还有不明身份的访客……这天目山,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他转过身,对李慕华和闻讯赶来的周明远、徐锐说道:传令下去,内部安保等级提升至‘暗箭’级别!所有核心部门,实行交叉监督与不定时突击检查。对那位记者先生,严密监控,查清底细。我们要像篦子梳头一样,把根据地里里外外,再细细地篦一遍!这条深藏的‘鼹鼠’,必须揪出来!

夜色深沉,天目山看似平静,但指挥部内的灯光,却亮了一夜。下一章,抓鼹鼠的行动,将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