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鹰翼下的阴影(2 / 2)

傍晚,李慕华与“戚七”的副手进行了第二次秘密会谈。此次会谈在相对友好的气氛下进行。

李慕华首先代表宋希濂感谢了及时送达的物资,并通报了空袭损失(有所保留)。

“戚七”副手表示:“戚爷对贵部损失深表同情。后续物资将按约持续提供。此外,戚爷让我转告,据可靠情报,日军因兵力不足及后勤压力,短期内大规模地面进攻可能性降低,但封锁和空袭会加剧。请贵部做好长期坚守准备。”

李慕华提出:“感谢戚爷情报。为便于长期合作,我方希望建立更稳定的联络站和物资转运通道。同时,关于之前提及的‘特定区域行动’配合,能否更具体说明?”

“戚七”副手沉吟道:“联络站事宜可议。至于‘行动’配合,目前时机未到,届时戚爷会亲自与宋将军沟通。眼下,贵部稳固天目山,便是最大配合。”

会谈取得了初步信任,但“戚七”方面的核心意图依旧笼罩在迷雾中。李慕华感觉对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天目山只是棋盘之一。

深夜,师部小范围会议。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在场。

张云鹤按捺不住兴奋:“师座!‘戚七’这批货真解渴!要是能源源不断,咱们还真能跟鬼子耗下去!我看,这合作值!”

周明远则保持谨慎:“物资固然好,但‘戚七’所求恐怕不小。那个‘特定区域行动’像把悬着的剑。而且,如此庞大的物资渠道,其背景深不可测,将来恐受制于人。”

李慕华分析道:“参谋长所虑极是。但眼下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利用此机会,壮大自身。关键在于,壮大之后,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师座,与‘戚七’的合作,需把握‘借力’而非‘依附’的原则。”

宋希濂聆听完毕,缓缓道:“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戚七’是危局中的援手,也是未来的变数。眼下,借其力以自存图强,是唯一正道。但核心原则不容动摇:天目山,是抗日的天目山,指挥权必须在我!日后若其要求有违此原则,合作即刻终止!当前,抓紧整军、练兵、囤积物资,方是根本。”

他的定调,统一了核心层的思想。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时,负责监听的电讯员匆匆进来,递给李慕华一份刚截获破译的电文(部分)。电文使用了一种新的、但已被监听到规律的密码,内容片段令人心惊:“……‘鹰’已投食……目标存活……‘樵夫’计划……启动……”

“师座!那个神秘信号又出现了!这次破译出几个词!‘鹰’可能指‘戚七’,‘投食’指援助,‘目标’可能指我们!但‘樵夫计划’是什么?这个发报方,不是‘戚七’的人!”李慕华声音带着震惊。

洞内瞬间寂静。还有一个“第三方”在窥视!而且似乎对“戚七”与天目山的合作了如指掌!“樵夫计划”听起来绝非善意!

宋希濂目光锐利如鹰:“这个‘樵夫’……是想砍树,还是想点火?监视等级提到最高!动用一切手段,务必查明此信号来源和意图!”

会议散去,宋希濂独自走到崖边。山下日军封锁线上的灯火如鬼火闪烁,空中似乎还残留着硝烟的味道。得到了“戚七”的援助,缓解了燃眉之急,但“第三方”的阴影和“樵夫计划”的谜团,如同新的乌云笼罩在头顶。

天目山的局面,因“戚七”的介入而盘活,但也因这神秘的“第三方”而更加错综复杂。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夹杂着情报、阴谋、利益交换的复杂博弈。他不仅要面对明处的日军,还要警惕暗处的“友军”和未知的敌人。

月光洒落在他的肩头,映照出他坚毅而深邃的目光。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更加考验他的智慧、决断和定力。天目山的这盘棋,因为“鹰”的降临,已经变得更加凶险,也更加波澜壮阔。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空袭的创伤、外援的惊喜、合作的深化与第三方阴影的浮现中度过。天目山根据地在伤痛中站稳了脚跟,却也陷入了更加复杂的棋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