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山雾(2 / 2)

“好!打得好!”参谋长周明远拿着电文,激动地说,“初步统计,炸死炸伤日军至少六十人,其中包括一名中队长!我方无一伤亡!‘利刃’队正在向二号备用点转移!”

团长张云鹤哈哈大笑:“高天亮和沈青山这两个家伙,真是好样的!这下够小鬼子喝一壶了!”

作战参谋李慕华也面露喜色,但依旧冷静:“此战虽胜,但意义更在于战术验证。我们证明了,在有利地形和周密计划下,即使面对精锐敌军,我们也能有效杀伤并安全撤离。这对全军士气是巨大鼓舞!”

宋希濂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但他想得更深:“立刻回电嘉奖‘利刃’队!但同时提醒高天亮和沈青山,鬼子吃了亏,必然更加警惕和疯狂。后续行动要更加灵活多变,切忌因初战告捷而轻敌冒进。”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鬼跳涧”以南的区域:“命令‘磐石’特遣队,前沿警戒哨再向后收缩五里,避开敌军可能报复性的炮火覆盖区域。同时,加大外围诡雷布设密度。”

【叮!“利刃”特遣队初战告捷,重创敌军先锋,“天目山保卫战”任务完成度提升至10%。奖励积分200,000点。宿主战术指挥能力获得小幅提升。】

系统的提示肯定了初战的成功。

日军“木槿”部队指挥部临时设在山外一个村庄里。部队长浅野大佐脸色铁青,听着先头中队惨败的汇报。他原本以为是一次轻松的扫荡,没想到刚进山就挨了当头一棒。

“八嘎!废物!一个精锐中队,竟然被土八路……不,是被支那正规军残兵如此戏耍!”浅野愤怒地咆哮,“伤亡如何?”

“报告大佐阁下……阵亡四十八人,重伤二十余人,中队长玉碎……”参谋声音颤抖。

浅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盯着地图上的鬼跳涧:“敌人战术狡猾,熟悉地形。看来,不能像在东北对付抗联那样一味猛冲了。命令部队,暂停前进!各大队派出精锐侦察分队,扩大侦察范围,摸清敌军兵力部署和活动规律!炮兵大队,建立前进阵地,随时准备火力支援!我们要像真正的猎人一样,耐心地找到他们的巢穴!”

“木槿”部队的战术,因初战受挫而被迫变得谨慎起来。

傍晚,“利刃”特遣队安全抵达二号备用点——一处隐蔽的山洞。队员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清点下来,消耗弹药不多,缴获了一些日军步枪和弹药,自身果真无一伤亡。

然而,在总结战术的小会上,高天亮和沈青山之间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高天亮认为:“此次成功,关键在于计划的周密和纪律的执行。今后行动,应更注重远程狙击和精确爆破,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接触,以保存实力。”

沈青山则不以为然:“高队,你这套是厉害,但不够痛快!咱们游击队讲究的是灵活机动,逮住机会就扑上去咬一口!今天要是让俺带人趁乱冲下去拼刺刀,至少能多留下十几条鬼子狗命!”

杨树根在一旁打圆场:“两位队长都说得有道理。我看,得看具体情况。有时要像高队这样,远距离精准打击;有时也要像沈队这样,敢于近战歼敌。关键是配合好。”

高天亮和沈青山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他们都明白,彼此的战术理念有差异,需要在实战中进一步磨合。但初战的胜利,为这种磨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夜深了,宋希濂在主基地依旧无法安眠。初战告捷固然可喜,但“木槿”主力未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他担心高天亮和沈青山的配合,担心主阵地的防御,更担心那支神秘的“影”挺进队会趁乱作祟。

就在这时,负责监听电台的李慕华匆匆进来,脸色凝重:“师座,截获一段微弱的神秘电波信号,使用的密码从未见过,发射源……似乎就在我们附近山区,但无法精确定位。信号很短,内容无法破译。”

宋希濂的心猛地一沉。附近山区的陌生电波?是“影”队在活动?还是……有其他未知的势力在窥探?

几乎同时,在外围巡逻的一支“磐石”特遣队小组报告,在营地西北方向约十里处的山脊上,发现了几个疑似观测点的痕迹,有熄灭不久的篝火余烬和丢弃的罐头盒,但不是日军制式。

这两条消息结合起来,让宋希濂感到一股寒意。除了明处的“木槿”和暗处的“影”,难道这天目山中,还存在着第三双眼睛?这场看似明朗的山地攻防战,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迷雾。

十一月十九日,在“利刃”出鞘初试锋芒的胜利、日军的战术调整、内部的磨合与新的神秘威胁中度过。天目山保卫战,在开门红之后,进入了更加复杂莫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