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昆山迷雾(1 / 2)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黎明前的寒意浸入骨髓,三十六师残部在昆山城东五里外的一片丘陵地带停止了转进。队伍沉默地潜伏在枯草与灌木丛中,官兵们裹着满是泥污的军装,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灰蒙蒙的晨雾里。连续数日的血战、渡江、阻击,已将每个人的体力与精力消耗到了极限,但此刻,一种比疲惫更沉重的东西压在心头——对前方昆山城未知命运的忧虑。

临时师部设在一个废弃的砖窑里,阴暗潮湿。宋希濂盯着地图上近在咫尺的昆山城轮廓,眉头紧锁。派出的侦察兵已陆续返回,带回的消息却互相矛盾,令人不安。

“师座,东门和南门外发现大量杂乱脚印和丢弃的物资,像是溃兵留下的,但城门紧闭,城头旗帜不明,有零星枪声,不像是大规模战斗。”侦察连长赵虎压低声音报告。

“城西方向有烟柱,像是火烧的痕迹,能听到马达声,可能是鬼子的车辆。”另一名侦察兵补充。

“有没有抓到‘舌头’?或者联系上城里的守军?”参谋长周明远急切地问。

赵虎摇头:“我们摸到城墙根下,用暗号喊话,里面没反应。倒是碰见几个从城里逃出来的百姓,说……说城里的官老爷和当兵的,好像……好像跑了一大半,现在乱得很,有人想守,有人想降,还有地痞流氓趁火打劫……”

作战参谋李慕华分析道:“综合来看,昆山可能已处于半失控状态。即便尚有部分守军,也指挥混乱,难以依托。日军若已抵近,攻城只在旦夕之间。”

宋希濂的心沉了下去。昆山,这本应是撤退路上第一个可以依托的据点,如今却成了一团迷雾,甚至可能是一个陷阱。进城,风险巨大;绕城而过,部队疲惫,伤员需要安置,而且昆山卡在通往苏州的要道上,若不弄清敌情,盲目西进,很可能与日军主力撞个正着。

“不能贸然进城,也不能久留此地。”宋希濂决断道,“赵虎,你带侦察连精锐,化妆成溃兵或百姓,想办法混进城,摸清三点:一、城内到底还有多少守军,谁在指挥?二、日军具体到了什么位置?三、城里有没有可靠的落脚点和物资补给点?中午之前,必须带回确切消息!”

“是!”赵虎领命,转身消失在窑洞外的雾气中。

宋希濂又对周、李二人说:“命令部队,就地隐蔽休整,抓紧时间吃饭、处理伤口。同时,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放出警戒哨,扩大警戒范围。工兵连,在后方那条干涸的河床构筑简易阻击阵地,以防万一。”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情报迷雾并采取谨慎侦查措施,“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50%。触发临时任务:“昆山谍影”。】

【任务要求:12小时内,成功获取昆山城内准确敌情,并做出正确决策(进城\/绕行),确保师主力安全。】

【任务奖励:积分200,000点,“城区巷战要诀”手册x1。特殊奖励:若成功在城内建立临时补给点,获得“隐蔽物资仓库”坐标x1(小型,内含部分药品粮食)。】

系统的任务明确了当前的核心挑战。

部队得到休整命令,官兵们终于能稍微放松紧绷的神经。后勤人员分发着所剩无几的干粮和干净的饮水。医护兵穿梭在人群中,为伤员更换绷带,处理伤口。林晓梅带着师部医疗队的几个人,在一个相对背风的土坡下设立了临时救护点,救治重伤员。药品奇缺,只能用盐水清洗伤口,用最简单的磺胺粉对抗感染,看着伤员因疼痛而扭曲的脸,医护人员心如刀绞。

宋希濂巡视着部队,看着士兵们疲惫却依然保持着基本纪律的模样,心中稍慰。他沟通系统,查看积分和物资情况。连日消耗,积分仍有三百万左右,但部队急需补充弹药、药品和食物。

“系统,进行五次低级抽奖,目标基础物资。”

【叮!消耗50,000积分,抽奖完成!获得:7.92步枪弹x300,0000发,木柄手榴弹x3,000枚,压缩干粮x20,000份,军用帐篷x100顶,急救绷带x5,000卷。】

微薄的补充,但聊胜于无。宋希濂指示后勤部门,将这些物资“合理化”为“先前隐蔽运输队终于抵达”,悄悄分发下去,暂时稳定了军心。他特别叮嘱,给侦察连和即将可能执行任务的部队配发双份干粮和弹药。

与此同时,化妆成溃兵的侦察连长赵虎和几名精锐老兵,已经混入了逃难的人流,接近了昆山东门。城门果然只开了一条缝,有士兵紧张地把守,盘查严格。城头上,依稀可见几个士兵的身影,但军容不整,旗帜也歪斜着。

赵虎注意到城墙根下有排水沟可以攀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尝试从排水沟潜入,另一路在城外接应。他和两名身手最好的士兵,利用晨雾和废墟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滑下排水沟,忍受着恶臭,匍匐前进,最终从一个破损的栅栏口钻进了城内。

城内的景象比想象中更混乱。街道上散落着垃圾和丢弃的财物,一些店铺被砸开,空无一人。偶尔有零星的枪声和哭喊声从远处传来。他们避开主干道,穿行在小巷中,试图寻找守军指挥部或观察日军动向。

在一个街角,他们意外地撞见了一小股正在抢劫的兵痞。

“妈的,当兵的抢老百姓,算什么玩意儿!”一名侦察兵忍不住低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