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走到炭盆边,伸出手烤着火,语气坚定而沉重:“李慕华他们有文化,懂战术,新装备威力大,能减少伤亡,为什么不用?我们要的是胜利,是尽可能多地把这些跟着我们出生入死的弟兄带回家!传统要继承,但不能固步自封。既要敢打敢拼,也要巧打会打!这话,你要给
王汉光肃然起敬:“是!师座,我明白了!我一定把您的意思传达到!”
一线阵地的对话与成长
在八字桥附近的一处前沿阵地,刚刚击退日军一次连级规模偷袭的二团一营三连正在休整。连长赵铁柱(王大壮受伤后新任的连长,原为一排长)正和几个班长围坐在一个半塌的掩体里抽烟。
“连长,今天鬼子这波偷袭有点邪性啊,不像以前那样愣冲了,还知道迂回包抄。”一班长是个老兵,吐着烟圈说。
赵铁柱点点头:“嗯,鬼子也学精了。幸亏咱们现在班里配了这‘花机关’(指p28冲锋枪),近战反应快,不然还真被他们摸上来了。”
二班长摆弄着手里崭新的Kar98k步枪,感慨道:“这枪是真准!就是后坐力大了点,新来的几个湖南伢子还有点不适应。”
“不适应就练!”赵铁柱瞪了他一眼,“现在不是节省子弹的时候!平时多打几发,战场上就能多打死一个鬼子,少死一个弟兄!三班长,你们班那个新来的火箭筒手,今天表现怎么样?”
三班长是个憨厚的汉子,咧嘴笑道:“那小子,今天有点紧张,第一发打近了,差点没把我吓死!不过第二发就稳了,直接把鬼子那挺歪把子(指日军歪把子轻机枪)给端了!是个好苗子!”
“都是好苗子!”赵铁柱拍了拍身上的土,“咱们连现在装备好了,更要把战术练好。别以为有了新家伙就万事大吉,鬼子的枪子儿可不认人!都给我精神点,晚上轮流放哨,防止鬼子摸夜螺蛳(指夜间偷袭)!”
夜幕下的“幽灵”
同一片夜空下,“幽灵”连连长陈山正带着一个班,潜伏在日军一处前线补给站外围。他们已经在此监视了大半夜。
“连长,看清了,里面大概一个小队的鬼子,还有五辆卡车,看样子是运弹药和粮食的。”观察手低声报告。
陈山透过夜视望远镜(系统提供的初级产品,伪装为德制稀有装备)仔细观察着:“嗯,防卫不算太严。看到那个探照灯了吗?每隔一分半钟扫一次。二组,有把握无声解决掉哨兵和探照灯操作手吗?”
“没问题,连长,风向正好,距离八十米,稳的。”狙击小组组长自信地回答。
“好。一组准备爆破卡车油箱,三组警戒掩护。行动要快,动静要小,得手后按预定路线撤退。”陈山冷静地下达命令。
几分钟后,随着几声微不可闻的枪响和两声沉闷的爆炸,日军的补给站陷入混乱和火光之中。“幽灵”连的士兵们则如同融入夜色般悄然撤离,只留下身后日军的叫骂和警报声。
宋希濂的深夜独白与系统
夜深人静,宋希濂独自一人站在指挥部的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他唤出系统界面,看着积分栏里又增长了不少的数字,以及新解锁的“初级战术推演”功能。
他没有急于抽奖或兑换,而是将意识沉浸入战术推演界面,输入了近期日军活动的各种参数,开始模拟推演日军下一步可能的进攻方向和战术。
推演的结果显示,日军有超过70%的概率,将在未来几天内,选择我军防线结合部或防御相对薄弱的杨行方向,投入新的生力军,发动一次旅团级别的重点进攻。
“杨行……”宋希濂喃喃自语,目光变得深邃。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很快就要来了。但他握紧了拳头,经过数月的淬炼,他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当初那支仅凭血勇之气的队伍了。
“来吧,鬼子!”他心中默念,“就让这深秋的烈火,来见证我三十六师的真正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