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2 / 2)

解决了巡逻兵,赵虎带着队员摸到帐篷门口。帐篷里亮着油灯,能听到里面有日军说话的声音,还有翻纸的动静——看样子里面是个小指挥点,可能有作战地图。赵虎用手势让队员守住帐篷门口,自己则悄悄掀开帐篷的一角,看到里面有三名日军军官,正围着一张地图讨论,桌上还放着一台电台和一个公文包。

“动手!”赵虎低喝一声,率先冲进帐篷,枪口对准日军军官。三名日军军官吓了一跳,刚想伸手摸枪,就被随后冲进的队员用枪顶住了胸口。“不许动!动一下就开枪!”王强用日语喊道——他是东北人,抗战前在沈阳的中学学过日语,正好派上用场。

一名日军军官试图反抗,伸手去抓桌上的手枪,赵虎毫不犹豫地用枪托砸在他的手上,只听“咔嚓”一声,日军军官发出一声痛呼,捂着手倒在地上。另外两名日军军官吓得不敢动了,乖乖地被队员用绳子绑住。

赵虎走到桌前,拿起桌上的地图——正是浅间联队的作战部署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日军的兵力分布和下一步的进攻计划,还有炮兵阵地的位置。他把地图折好放进怀里,又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本通讯密码本和几份电报,也一起收了起来。“把这两个活的带走,那个反抗的……处理掉。”赵虎指了指地上哀嚎的日军军官,对队员说。

队员们迅速把两名俘虏的嘴堵住,用绳子捆结实,扛在肩上。赵虎则拿起帐篷里的油灯,走到帐篷外,将油灯扔到帐篷里——帐篷很快烧了起来,火光映红了周围的田野。“撤!”赵虎一声令下,队员们扛着俘虏,沿着原路返回,消失在黑暗中。

等日军的援兵赶到时,只剩下燃烧的帐篷和两具尸体,赵虎他们早已带着俘虏和情报,消失在夜色里。这次行动,“夜枭分队”无一伤亡,不仅抓了俘虏,还缴获了关键情报,为宋希濂调整防御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南京,苏联军事顾问团驻地

新任苏联驻华武官兼总顾问德拉特文,正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支红色的铅笔,在宝山和吴淞的位置画着圈。他的身边围着几位苏联炮兵、航空兵专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严肃的表情——淞沪会战的进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抗战局势,也关系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安全。

“中国军队在劣势装备下表现出的战斗力,令人印象深刻。”德拉特文看着地图,语气里带着一丝赞许,“尤其是第三十六师,他们在宝山的防御战术很灵活,昨天我们的观察员报告,他们用游动炮击的方式,摧毁了日军的两个迫击炮阵地,还没有被日军的重炮反制,这说明他们的炮兵指挥官很有经验。但日军的火力优势是压倒性的——他们有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有150毫米的重榴弹炮,而中国军队的重武器太少,光靠士兵的勇气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快援助速度。”

一名航空专家指着地图上的兰州和南京,说道:“总顾问阁下,第一批伊-15、伊-16战斗机共三十六架,已经在八月十五日从苏联的阿拉木图起飞,预计明天就能抵达兰州。我们已经挑选了二十名经验丰富的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航空队’的名义,和战斗机一起前往中国。接下来,我们需要尽快培训中国飞行员——兰州的机场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教官可以在一周内教会中国飞行员基本的起降和空战技巧。另外,我们建议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设立三个防空观测站,用电话传递敌机情报,让中国军队的高射炮能提前做好准备。”

另一名炮兵顾问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递给德拉特文:“总顾问阁下,这是我们提供的76.2毫米野炮的测试报告。这种炮的射程比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远一千五百米,穿甲能力也更强,能击穿日军的九四式轻装甲车。目前我们已经向中国运送了二十四门,其中十二门已经运到了淞沪前线,准备配给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我们还派了四名炮兵教官,明天就会前往真如,指导第三十六师的炮兵使用这种炮——包括如何校准射击诸元、如何进行游动射击、如何应对日军的炮火反制。另外,我们建议把这十二门野炮分成三个炮连,分别部署在宝山、吴淞和真如,形成相互支援的火力网。”

德拉特文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很好。我会亲自向斯大林同志发电报,请求加快后续援助——再增派三十架战斗机、十二门122毫米榴弹炮和一批弹药,务必在九月初运到中国。同时,考虑派遣更多成建制的志愿部队,以‘技术顾问’的名义参战,比如坦克顾问和通讯顾问,帮助中国军队提升装甲作战和通讯能力。”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的上海,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上海必须守住足够长的时间——至少再守一个月。这样既能为中国军队争取整训的时间,也能拖延日军向南京进攻的步伐,为我们在远东的防御争取主动权。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是支好部队,我们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成为淞沪前线的‘钢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