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宿主完成第一批部队登车与上海防御部署调整,触发奖励:积分,苏制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器50台(已合理化伪装为“苏联军事援助通讯设备”),“战场通讯加密手册”10本。】
淡蓝色的光幕在宋希濂眼前闪过,他心里一喜——便携式无线电通讯器正好解决了部队之间的联络问题,之前用的手摇式电台太重,不方便携带,有了这个,各营之间就能实时沟通,不会再因为联络不畅而耽误战机。
“明远,”宋希濂对周明远说,“把新到的无线电通讯器分给各营,让他们现在就熟悉操作,到了上海就能用。另外,让通讯兵把加密手册背下来,别让小鬼子截获咱们的电报。”
“是!”周明远立刻去安排。
上午十点,火车抵达无锡站。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馒头,还有的拿着自家织的布,往士兵们手里塞。一个老大娘拉着陈阿福的手,眼里含着泪:“小伙子,到了上海要好好打仗,多杀鬼子,大娘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陈阿福点点头,眼眶又红了:“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打赢鬼子,早点回来!”
火车再次开动时,车厢里装满了百姓送来的物资。宋希濂站在窗边,看着百姓们挥舞的手臂,心里满是感动——有这么多百姓的支持,他们一定能守住上海,守住家国。
下午两点,火车抵达苏州站。87师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在这里等候,王敬久站在站台上,看到宋希濂的火车,立刻跑了过来:“荫国,可算等到你了!孙元良刚才发来急电,说日军在虹桥机场附近开枪了,打伤了咱们两个哨兵,看样子是想挑事!”
宋希濂脸色一变:“小鬼子是想提前动手!咱们得加快速度,尽快赶到真如,把防线搭起来。你跟我一起走,咱们在火车上商量协同防御的细节。”
“好!”王敬久立刻登上火车。
车厢里,宋希濂和王敬久围着上海防御图,讨论着后续的计划。“我的87师负责江湾、庙行一带,”王敬久指着地图说,“那里多是稻田和村庄,适合打伏击,我会让士兵们在田里挖战壕,等鬼子过来就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宋希濂点点头,指着真如、大场一带:“我的36师负责这里,重炮营部署在真如的高地上,覆盖虹桥和吴淞口方向。华侨突击连作为先锋,会提前去大场熟悉地形,要是日军进攻,他们能先顶一阵。”
两人正讨论着,孙元良发来急电:“日军在虹桥机场附近集结了一个联队的兵力,还派了五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疑似准备进攻。我已经让88师的士兵进入阵地,请求36师和87师尽快抵达真如,支援虹桥!”
“小鬼子真的要动手了!”宋希濂攥紧了拳头,对身边的火车司机说,“加快速度,尽快赶到真如!”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窗外的景色飞逝。陈阿福和士兵们都站了起来,手里握着枪,眼睛盯着前方——他们知道,上海已经不远了,战争也已经不远了。
傍晚六点,火车终于抵达上海真如火车站。站台上一片忙碌,88师的士兵们正在搬运物资,孙元良站在站台上,看到宋希濂和王敬久,立刻跑了过来:“荫国,敬久,你们可算来了!日军的飞机刚才在真如上空侦察了一圈,看样子很快就要进攻了!”
宋希濂点点头,对身边的士兵们说:“全体都有!立刻下车,重炮营去真如高地组装炮,华侨突击连跟我去大场熟悉地形,其余部队在火车站附近搭建临时阵地!动作快!”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快速下车。
陈阿福跟着王大壮,扛着步枪,朝着大场的方向走去。上海的风带着黄浦江的湿气,吹在脸上凉凉的。他看着远处的工厂和弄堂,心里暗暗发誓:“小鬼子,我来了!今天,我一定要多杀鬼子,为国家,为百姓,也为我爹!”
宋希濂站在真如火车站的站台上,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一场惨烈的淞沪会战即将打响,但他更相信,只要他们三个师团结一心,奋勇杀敌,就一定能守住上海,守住这片土地。
【叮!宿主率部抵达上海真如,完成淞沪会战集结关键节点,触发主线任务“淞沪会战·集结”进度更新:80%。奖励积分,德制反坦克火箭筒20具(已合理化伪装为“德国军事顾问团紧急调拨”),“反坦克战术进阶手册”15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收起怀表。反坦克火箭筒能有效对付日军的坦克,有了这个,他们在面对日军的装甲部队时,又多了一分胜算。
“元良,敬久,”宋希濂对孙元良和王敬久说,“咱们现在就去真如高地,看看重炮营的部署情况,再商量一下明天的防御计划。小鬼子今晚很可能会有动作,咱们得做好准备。”
“好!”孙元良和王敬久齐声应道。
三人朝着真如高地走去,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虹桥机场方向,隐约传来了枪声,一场注定改变中国命运的淞沪会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