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廿七,南京汤山,36师司令部。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图上投下一道道光影。宋希濂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指尖在北平宛平的位置久久停留。桌上放着一份刚收到的紧急电报,是派驻华北的联络参谋发来的。
电报内容令人心惊:“日军第20师团主力已全部抵达丰台,与驻屯军汇合。宛平城外日军兵力已逾三万,配备重炮十二门,坦克三十余辆。近日日军侦察机频繁抵近侦察,地面巡逻队多次越界挑衅,子弹已打到宛平城墙下。何基沣旅已进入一级战备,判断日军正等待时机,恐有大的动作。”
“时机……”宋希濂低声重复着,眉头紧锁。他知道,日军在华北的调动绝非寻常演习,战争的导火索似乎随时可能被点燃。
“师座,邱参谋长到了。”周明远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宋希濂转过身,看到邱维达拿着一叠文件走进来,脸色同样凝重。“荫国,刚收到军政部的通报,日军在天津的后勤兵站最近异常繁忙,大量弹药、粮食和被服正通过铁路运往丰台。看来,他们在华北的战争准备已经进入尾声了。”
“何止是华北。”宋希濂指了指桌上的另一份电报,“上海的孙元良也来电了。日军海军陆战队新增了一个大队的兵力,吴淞口外的第三舰队也多了两艘巡洋舰。虹桥机场周边的碉堡群和地下工事已经完工,规模远超我们的预估。”
邱维达走到地图前,看着上海的位置:“这是典型的声东击西,想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他们在华北制造紧张局势,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在上海悄悄增兵,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宋希濂语气坚定,“委员长在昨天的会议上已经明确指示,华北方面由宋哲元的29军为主力坚守,我中央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我们36师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华东的防御准备,特别是上海方向。一旦日军在上海动手,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开赴前线。”
他顿了顿,对周明远说:“明远,给华北的联络参谋回电,让他继续密切监视日军动向,特别是他们在七月初的任何异常集结。同时,将我们掌握的日军重炮和坦克部署情报,整理一份转给何基沣旅长,希望能对他们的防御有所帮助。”
“是!”周明远立刻转身去办。
宋希濂又看向邱维达:“维达,部队的备战情况怎么样了?离预定的开赴上海的时间越来越近,不能有任何疏漏。”
“放心吧,荫国。”邱维达翻开手里的文件,“各部队的紧急集合演练已经完成了五次,最快一次全师集结完毕仅用了32分钟。重炮营的新到破甲弹也完成了试射,命中率达到了九成以上。华侨突击连的巷战和反坦克训练也都通过了考核,陈铭他们士气很高。”
“很好。”宋希濂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但不能掉以轻心。告诉各部队长,从今天起,进入特级战备状态。所有官兵取消一切休假,武器弹药随身携带,食宿全部在营区,确保命令一到,能立即开拔。”
“明白!”
与此同时,在36师的训练场上,华侨突击连正在进行最后的实战化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