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宋希濂接到了军政部的回电——委员长同意调拨五十具“铁拳”反坦克榴弹给29军,但要求36师派一个排的士兵护送,确保物资能安全送到北平。宋希濂立刻召集士兵,挑选了一个排的精锐,由排长张勇带队,当天晚上就出发前往北平。
“张勇,路上一定要小心。”宋希濂在车站送行时,反复叮嘱,“日军肯定会盯着这批武器,要是遇到拦截,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绕道,一定要把武器安全送到何基沣旅长手里。”
张勇立正敬礼:“请师座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火车开动后,宋希濂站在站台上,心里依旧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五十具“铁拳”只是杯水车薪,要想守住宛平,守住平津,还需要更多的兵力和装备支持。但眼下,委员长还在犹豫,宋哲元也在摇摆,华北的局势,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回到师部后,宋希濂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对着华北地图看了很久。他拿起笔,在宛平城、丰台、天津三个地方画了圈——这三个地方是日军的主要集结点,也是未来战争的爆发点。他心里盘算着,要是七七事变真的爆发,36师至少需要三天才能赶到北平,这三天里,29军能不能守住,全看他们的防御准备和意志力。
“师座,该吃晚饭了。”周明远端着一碗面条走进来,“炊事班特意给您加了个鸡蛋,您都一天没好好吃饭了。”
宋希濂接过面条,却没立刻吃,而是问:“上海那边有什么动静?孙元良的防御工事修得怎么样了?”
“孙师长发来电报,说吴淞口的反坦克壕已经挖到一米8深了,还在阵地前埋了不少地雷,另外,咱们派去的侦察班也传回消息,日军的海军陆战队最近没搞大的演习,但一直在虹桥机场周边修建碉堡,看样子是在为长期驻守做准备。”周明远回答道。
宋希濂点点头,拿起筷子吃了口面条:“让孙元良别放松,日军在上海的动作越少,越可能是在憋大招。另外,让咱们的侦察班多盯着日军的碉堡,把位置和数量记下来,万一开战,咱们的重炮就能第一时间摧毁它们。”
“是!”
晚饭过后,宋希濂去了重炮营的训练场。陈铭正带着士兵们进行夜间炮位架设训练,探照灯的光柱在夜色里扫来扫去,士兵们扛着炮架,动作麻利地组装着榴弹炮,汗水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师座!”陈铭看到宋希濂,立刻跑过来敬礼。
“进展怎么样?”宋希濂问道。
“回师座,现在一个炮班能在十分钟内完成炮位架设和瞄准,比之前快了五分钟。”陈铭回答道,“等新炮弹到了,我们再练练夜间弹道校准,保证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命中目标。”
宋希濂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你们是36师的拳头,一定要练出真本事,等跟鬼子打仗时,就靠你们敲碎他们的阵地!”
士兵们听到这话,训练的劲头更足了,喊号声在夜色里传得很远。宋希濂站在一旁,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这么多愿意为国拼命的弟兄,有这么精良的装备,有这么充分的准备,他相信,这场战争,他们一定能赢。
【叮!宿主完成反坦克武器支援部署与重炮营夜间训练督导,触发主线任务“备战全面抗战”进度更新:50%。奖励积分,德制军用急救包个(已合理化伪装为“德国红十字会援助物资”),“战场急救训练指南”20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收起怀表。急救包和急救指南能大大降低士兵的伤亡率,这是战场上最宝贵的“武器”。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很亮,夜色很静,但他知道,这份平静不会持续太久。
还有一个多月,七七事变就要爆发了。他能做的,就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让部队变得更强,让准备变得更充分,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最后的铺垫。
“小鬼子,”宋希濂低声说道,眼神里满是坚定,“你们尽管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