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邻村有个养猪户老曹 ,是个大能人儿,他会用老棒子、高粱自己做酒,再把剩下来的酒糟喂猪。这样一来一举两得,这种猪饲料猪特别爱吃,蒸馏出来的白酒还可以卖钱。他的造酒秘方是密不外传的,所以好喝两盅儿的乡亲们平时都到他这里来买酒喝。一买就是一大塑料桶,大约有20来斤,留着自己慢慢喝。这种酒比较便宜,酒的度数也比较高,但是稍微有一点儿苦味儿。
山区的人们平时只有家里来了贵客的时候才去买一瓶二锅头。要说二锅头酒,我们县里就有生产二锅头的酒厂,但是,人们最喜欢的还是红星牌的二锅头,因为那是北京酿酒总厂出产的, 是名牌儿啊,钱不贵,还好喝。但是,本县生产的二锅头酒,我们家今天是不能买的,还是喝红星二锅头。
今天是埋葬奶奶的日子,这个悲伤的时刻,却也迎来了许多亲朋好友。留下来吃饭的人,大都是本村的乡亲们,还有从外面赶来的亲戚,以及村干部和与我们关系比较好的村民。
为了招待这些客人,我特意嘱咐父亲提前去买了红星二锅头酒。每一张桌子都摆放了两瓶酒,这样可以确保大家都能尽情畅饮,不会有人觉得我们吝啬。
没过多久,热气腾腾的炒菜就被端上了桌。由于丧事办得相当圆满,大家都忙碌了好几天,现在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于是,没有人再客气,纷纷拿起筷子,准备享受这一顿丰盛的饭菜。
爸爸站在院子的中间,向大家作了一个罗圈儿揖。表示感谢:“各位老少爷们,婶子大妈、嫂子妹妹、侄儿侄女们,家门不幸,我的老母亲过去了,几天以来,大家忙里忙外的,吃苦受累,帮我安葬了老人,我也不知道了怎么感谢大家,你们都知道,我刘青山拙嘴笨腮的,也不会说个话,我在这儿给大家作揖了。现在老人已经入土为安了,我们家备了点儿家常便饭,也谈不上感谢,希望大家吃好喝好。谢谢了!”
一个村里本家大爷说,“我说青山哪,你也太客气了吧?都是亲戚里道的,老街旧邻的,说什么谢不谢的呀,谁家也不敢说没有事儿,是不是啊?”
一个本村与我同辈的哥哥说,“青山叔,你要是真想谢我们,那就叫三丫头再给我们唱一段戏吧,有好几年我都没听见这么好的戏了,昨天晚上她这一唱啊,把我的戏瘾给勾起来了,心里头犯痒痒!”
又一个本村亲戚说,“是啊,青山叔,我媳妇不是咱们这地方的,她说咱们的山秧歌戏特别好听,她从来也没听过咱们这种戏。昨天她听了三丫头唱了那一段儿之后,她没听够,回家就叫我给他唱,你想我哪儿会呀?她还骂我笨,今天你就叫三丫头再给我们唱一段儿吧。”
一个本村叔叔说,“青山哥,虽说是你们现在热孝在身,可终归是老人已经入土为安了。大家都这么喜欢听三丫头的戏,你就叫她唱一段儿吧。不适合于唱喜庆的,那就唱苦一点儿的也行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要求我给大家唱一段儿,盛情难却,看起来今天不唱是不行了。
这个时候,爸爸就和师父商量了一下,决定叫我给大家唱一段儿,可唱哪一段儿什么呢?
师父说:“不能唱苦戏,三丫头这时候心里正难过着呢,要是唱苦戏,他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大家都得跟着流眼泪,恐怕连酒都喝不下去了。可是咱也不能唱喜庆的呀,因为咱们还热孝在身哪”。
爸爸对师傅说:“老哥,你比我岁数大,还是你拿主意吧,唱一段儿什么好,你是三丫头的师父,你就做主吧。”
师父过来问我:“三丫头,你说唱哪一段儿好啊?”
我今天有点不想唱,“师父,哪一段儿今天也唱不了了,你听我这嗓子,都哑了。”
师父想了一下,“三丫头,不唱怕不行,你就来一段儿《拾玉镯》吧,就演‘喂鸡’那一点儿,差不多都是做派,唱的地方不多,也用不着什么嗓子。”
我听了师傅说的话,看来不唱是不行的,只好说,“师傅,那就这一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