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热火开工(1 / 2)

林逍从三爷爷那儿确认场地的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爬了起来。他没急着去农场办手续,而是先去了老院子查看那只种狍——笼里的狍子精神头不错,正低头啃着新鲜的苜蓿,见他靠近,只是抬头警惕地望了一眼,便又继续进食。“看来适应得还行。”林逍松了口气,给食槽添满水,又撒了把泡软的麦麸。

刚忙活完,院门外就传来黑子兴奋的吠声,紧接着是虎子粗声粗气的呼喊:“逍儿哥!快出来搭把手!收获大了去了!”林逍心里一喜,快步跑出去,就见虎子肩上扛着个大号竹笼,手里还提着两个竹编的小筐,额头上满是汗珠,脸上却笑开了花。五只猎狗围在他身边,不停地摇着尾巴,嘴里叼着些杂草,显然是刚从山里回来。

“咋样?没让你失望吧!”虎子把竹笼往地上一放,掀开盖在上面的麻布,里面立刻露出两只狍子——一只体型和之前那只差不多大,毛色油亮,是只成年母狍;旁边缩着一只巴掌大的小狍子,浑身毛茸茸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正往母狍怀里钻。“这大的是套着的,小的是跟着娘的,见娘被擒了就蹲旁边不走,我顺手就抱回来了!”

林逍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母狍的后腿被活套轻微勒出了红印,好在没伤着骨头;小狍子虽然胆小,但呼吸平稳,看起来很健康。“好小子,有你的!”林逍拍了拍虎子的肩膀,“这母狍正是育龄,加上这只幼崽,咱的种源群更稳了。”他刚说完,就注意到虎子手里的小筐,“这里面是啥?”

虎子献宝似的把小筐递过来:“你猜猜!”林逍掀开筐上的布,里面立刻传来“哼哼”的轻响,两只巴掌大的小黄毛正挤在一起,粉嫩嫩的鼻子不停抽动,看起来憨态可掬。“小猪仔?你从哪儿弄来的?”林逍又惊又喜——这年代猪肉金贵,要是能养几头猪,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下山的时候碰着东沟的王猎户了,他正追一头大野猪!”虎子喝了口林逍递来的凉水,眉飞色舞地说道,“那野猪得有三百多斤,王猎户一个人对付不了,我带着猎狗上去帮他赶了一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野猪放倒。按山里的规矩,见者有份,他要给我半扇猪肉,我想着肉不好放,就瞅见这两只刚下没多久的小猪仔,跟他换的!”

林逍越听越高兴:“你这小子,脑子转得真快!这小猪仔看着就壮实,养到年底最少能长一百多斤。正好咱老院子有猪圈,先让它们住进去,等忙完这阵,我去镇上给娘也买两只,一起养!”赵秀兰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看到小猪仔眼睛都亮了:“这俩小东西真精神!我去把猪圈好好打扫下,再垫点干稻草,保证养得白白胖胖的。”

几人分工合作,林逍和虎子把新抓的母狍和幼崽放进单独的兔笼——怕成年狍子打架,暂时只能分笼饲养;赵秀兰则端着水盆去打扫猪圈,林晓梅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要给小猪仔找菜叶吃。院子里一派热闹景象,之前因为苏颜离开的沉闷气氛,彻底被这突如其来的收获冲散了。

“逍儿哥,咱现在有三只狍子了,一公两母,加上这只幼崽,种源差不多够了吧?”虎子蹲在笼边,看着小狍子吃奶,随口问道。林逍摇了摇头:“还差点,李姐说一公配四母繁殖率最高,咱还得再抓两只母狍。不过不急,先把场地弄好再说,总不能一直把它们关在兔笼里。”

安置好猎物,林逍揣上租赁协议,直奔农场找会计办手续。林守业早已打过招呼,会计没多问,麻利地办完手续,把盖着农场公章的协议递给他:“逍儿,场长特意交代了,水电费按季度结就行,不用预付。要是需要农场的工具,随时来借。”“谢谢王叔!”林逍连忙道谢,拿着协议心里踏实多了——这三十亩林地和砖窑场,总算是名正言顺地归他使用了。

从农场出来,林逍没直接回家,而是往农场职工宿舍走去。他要找的林爱民是农场的老瓦匠,五十多岁,手艺精湛,不仅会砌墙盖房,修屋顶、垒灶台也是一把好手。之前村里盖新房,大多找他来主持,为人实在,收费也公道。

林爱民家就在宿舍最东头,院子里堆着不少砖瓦和工具。听到敲门声,林爱民开门一看是林逍,笑着把他让进去:“逍儿来啦?听说你要搞狍子养殖,还是跟周主任合伙?真有本事!”“林师傅,我就是为这事儿来的。”林逍开门见山,“砖窑场的房子得修缮,还得建围栏,想请您来牵头,再找几个靠谱的人手。工钱按一天一块钱算,管一顿午饭,您看咋样?”

“一块钱?这待遇可不低啊!”林爱民眼睛一亮——这年代普通工人一天工资也就八毛,还不管饭。他当即拍板:“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给你找人,都是农场的老伙计,手艺好,干活也利索。你说说具体要咋弄,我心里有个数。”

林逍拿出李慧画的规划图:“您看,这五间砖房,最东边两间改造成饲料房和工具房,得把屋顶补好,地面夯实;中间两间当宿舍,以后养殖的人可以住;最西边那间最大的,改造成狍子的保暖棚,要砌几道隔断,分成单独的小间,方便母狍产崽。围栏就沿着三爷爷指的边界建,三米高,用木桩加铁丝网,底下得埋深点,防止狍子刨土逃跑。”

林爱民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这规划合理。保暖棚得留通风口,不然冬天闷得慌;饲料房要做防潮处理,不然饲料容易发霉。围栏的木桩得用松木,耐腐,能用好几年。你放心,我明天带齐工具过来,先把房子的破损处清点下,再列个材料清单。”

敲定修缮的事,林逍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骑着自行车去了林场,找到正在门卫室值班的父亲林建国。“爹,跟你说个事。”林逍把养狍子的事和场地规划跟父亲说了,“我要建围栏,需要一批松木桩,大概五十根,每根两米五长,您跟林场场长说说,按成本价卖给我呗?”

林建国一听是正事,立刻放下手里的报纸:“松木桩没问题,我跟王场长熟,他肯定给面子。不过你要这么多木桩,得拉辆车去拉。我下午跟场里申请下,明天让拉货的老张师傅帮你送过去。”他顿了顿,又道,“我跟你娘商量好了,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你当流动资金,不够再跟亲戚借点。”

“爹,不用!”林逍连忙摆手,“我自己有五千多,加上老周投的三千,足够了。您跟娘的钱留着养老,不用操心我。”林建国欣慰地看着儿子:“好小子,有担当!那行,木桩的事包在我身上,明天一早就给你送过去。要是需要帮忙,我跟同事调个班。”

回到家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赵秀兰杀了只老母鸡,正炖着鸡汤;虎子把小猪仔的事跟乡亲们一说,大家都好奇地来看热闹,张大爷摸着小猪仔,笑着说:“逍儿,你这是要搞大事业啊!养狍子又养猪,以后可得带着咱大家伙儿一起干!”“大爷您放心,等场地弄好,肯定请乡亲们来帮忙!”林逍笑着回应。

晚饭时,林逍把第二天动工的事跟大家说了,虎子自告奋勇:“逍儿哥,明天我去山上割点茅草,给屋顶补漏用。我娘说让我多带点干粮,中午跟大家一起吃。”林晓梅也举手:“我也去!我帮着洗菜做饭!”林逍笑着点头:“行,那咱明天就分工合作,争取早日把场地弄好。”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砖窑场就热闹起来了。林爱民带着五个农场职工准时赶到,每人都背着工具包,手里拿着瓦刀、锤子。林建国也带着林场的老张师傅来了,卡车后面装着五十根粗壮的松木桩,还有几卷铁丝网。虎子背着镰刀,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去割茅草;赵秀兰和林晓梅提着菜篮子,在砖窑场旁边搭了个简易灶台,准备午饭。

“大家先把材料卸下来,然后分工!”林逍站在砖窑场中间,高声说道,“林师傅,您带两个人修房子,先补屋顶,再砌隔断;剩下的人跟我一起卸木桩,准备建围栏。张师傅,麻烦您帮着指导下围栏的搭建,您经验丰富。”“没问题!”众人齐声应和,立刻行动起来。

卸木桩的时候,林逍特意选了几根最粗壮的,在保暖棚门口埋了两根,做了个简易的门框。“这门框得结实点,以后要拉饲料进去,得能过板车。”林逍一边埋木桩一边说。老张师傅在旁边指导:“埋的时候要往里面填点石子,夯实了,不然容易歪。”林逍照做,果然木桩埋得又稳又直。

另一边,林爱民带着人已经开始修屋顶了。他们先把屋顶破损的瓦片拆下来,换上新的,然后在缝隙里填上和好的泥巴,再铺上虎子割来的茅草,用绳子绑结实。“这茅草要铺厚点,冬天才暖和。”林爱民站在屋顶上喊,“逍儿,保暖棚的隔断要砌多高?”“一米五就行!”林逍回应,“既要分开,又要让狍子活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