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曦星系外围,辉光号,永耀纪元3年2月11日)
深邃的宇宙中,辉光号如同一位沉默的银甲哨兵,静静悬浮在破碎的星尘带边缘。舰桥主屏幕上,复杂的星图与数据流无声流淌,标注出已清理的安全区域和仍需警惕的残骸区。距离那场与虚空兽族及堕落天使的惨烈遭遇战,已过去近一个地球年。新曦星系在这段宝贵的喘息期里,如同一个重伤初愈的战士,正努力恢复着元气,并竭力加固着自己的铠甲。
隔离实验室内,“奎利奥斯”密封舱依旧是最受关注也最令人不安的存在。它沉默如亘古顽石,拒绝向以太的无数探测波束透露任何关于其内部那点“虚无”的本质。研究陷入了技术瓶颈,杨强下令转而进行海量的基础数据积累和理论模型构建。他深知,对于这种超越当前理解的存在,耐心往往比蛮力更有效。
(新曦星,“希望”殖民基地,本地标准时间:萌芽之月第22日,永耀纪元3年)
新曦星的地表,与太空的冷寂形成了鲜明对比。位于北半球温带区域的“希望”基地已初具规模,融合了地球风格与外星适应性设计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能量护盾调节着宜人的气候,人造大气循环系统带来了青草与湿润土壤的气息——这是家园的味道,是无数幸存者跋涉星海后寻得的慰藉。
在基地的中央广场,不同肤色、发色的人们穿梭往来。
· 一名红发雀斑的爱尔兰裔工程师,正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大声指挥着工程机器人修复一处管道接口。
· 几位穿着传统非洲图案长袍的妇女,坐在长椅上,笑着用斯瓦希里语交谈,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
· 一群来自东亚地区的科学家快步走过,用中文急促地讨论着本地作物的基因适配性问题。
· 基地广播交替使用着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俄语,播报着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微小缩影,挣扎求生,却也顽强地保留着文化的多样性。
在基地边缘的生态实验田里,法国植物学家艾莉丝·杜邦(élise dupont)正小心翼翼地记录着一株泛着淡紫色光泽的本地禾本科植物的生长数据。她轻声哼着一段马赛曲的调子,眉头微蹙,试图理解这外星土壤的奥秘。
(地球,亚洲区某幸存者城市,永耀纪元3年 \/ 公元2028年初春)
地球的复苏之路更为艰难,却也充满韧性。星语联邦的框架初步建立,但远非第四卷中那般“寰宇一统”。此刻,它更像一个松散的地球联合临时理事会,总部设于原上海地区。各大洲的幸存者势力、原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在此汇聚,为了有限的资源和遥远的未来争吵、妥协、合作。
理事会大厅内,辩论正酣。
· 一位来自德意志地区的代表,用严谨而刻板的德语,强调着工业重建标准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