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延正在亲卫营的铁匠坊盯着工匠们调试新弩,火光映得他侧脸发红。改良后的强弩机括泛着冷光,三段式设计让箭杆能更顺畅地推送,他伸手扳动扳机,“咔嗒”一声脆响,机括咬合精准,比之前又快了半分。
“陛下,韩王派人来问,穰侯的使者巳时就到,城门口的仪仗要不要再添些人手?”柳平小跑着进来,甲胄上还沾着铁屑——他刚去帮忙搬运提纯好的精铁。
姬延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不必。仪仗越简越好,带三十名亲卫,都挎新弩,弩箭上弦,藏在城门两侧的箭楼里。”
柳平一愣:“陛下是怕……”
“穰侯魏冉是什么人?”姬延冷笑一声,拿起一支三棱铁箭在指尖转着,“白起刚被咱们敲了一闷棍,他派使者来,要么是探虚实,要么是来下套。”他将箭搭在弩上,对着靶场的稻草人试射,箭簇穿透稻草的声音带着破空的锐响,“让韩军守好城墙,亲卫营听我号令,没我的话,谁也不准露头。”
巳时三刻,宜阳东门。
穰侯的使者坐着一辆黑漆马车而来,车帘绣着繁复的云纹,前后跟着二十名披甲卫士,个个腰悬长剑,眼神倨傲。为首的使者下车时,故意踩在韩王派来迎接的大夫背上,动作嚣张。
“周天子何在?”使者扬着下巴,声音尖细,“我家君侯有令,特来与天子‘共商’洛水之约。”
姬延从城门内走出,只带了史厌和两名亲卫,一身素色锦袍,连佩剑都没挂。他瞥了眼那被踩的韩国大夫,对方脸涨得通红,却不敢作声。
“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姬延语气平淡,像是没看见那侮辱性的动作,“殿内已备薄茶,有话里面说。”
使者嗤笑一声,甩着袖子往里走,路过姬延身边时故意撞了一下。姬延纹丝不动,反倒是使者被弹得踉跄了两步,脸色瞬间难看。
“天子的骨头倒是硬。”使者咬牙道。
“硬不硬,不劳使者操心。”姬延侧身让开,“请。”
议事殿内,韩王早已吓得缩在角落。使者刚坐下就拍了桌子:“开门见山吧!我家君侯说了,白起擅自动兵挑衅天子,实属无状,已罚他闭门思过。但宜阳乃秦韩边境要地,天子驻兵于此,恐伤了秦周和气——不如这样,天子撤兵,我家君侯愿献粮五千石、布帛千匹,再送三十名秦宫乐伎,如何?”
史厌在旁气得发抖,刚要开口,被姬延按住。
姬延端起茶杯,指尖划过杯沿:“使者怕是没听清。洛水之约是白起与我定下的,他退军百里,我借他工匠半个月。如今他的人还没撤,使者倒先替他做主了?”
“你!”使者没想到姬延如此直接,噎了一下,随即冷笑,“周天子是想撕破脸?别忘了,你现在连西周国的地盘都没站稳,真要动起手来,韩军那点能耐,够秦军塞牙缝吗?”
“哦?”姬延放下茶杯,声音微沉,“使者是在威胁我?”
“不敢。”使者皮笑肉不笑,“只是提醒天子,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家君侯说了,若天子肯归顺秦国,封个‘周公’当当也不是不行,总比守着这破宜阳城强。”
这话一出,连韩王都忍不住抬头——这是明着要吞并周室了。
姬延突然笑了,起身走到使者面前,俯身盯着他的眼睛:“回去告诉魏冉,想要宜阳,让他自己来取。至于归顺?你问问殿外那三十名亲卫手里的弩答不答应。”
使者猛地站起,手按剑柄:“天子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罚酒?”姬延回头对史厌道,“把东西拿出来,让使者长长见识。”
史厌立刻让人抬来个木架,上面摆着十支改良强弩,旁边堆着一堆三棱铁箭。姬延拿起一支弩,对着殿外五十步的槐树扣动扳机,“咻”的一声,箭簇穿透树干半寸,箭尾还在嗡嗡震颤。
使者的脸瞬间白了。
“这弩,射程百步,穿甲三层。”姬延又拿起一支铁箭,“箭头淬了漆,雨天不生锈。我这儿还有三百支,足够让来犯者有来无回。”他突然提高声音,“柳平!”
“末将在!”柳平从殿外进来,甲胄齐全,手里提着一把刚出炉的铁剑。
“带使者去看看我亲卫营的训练。”姬延道,“让他知道,周室的兵,不是秦兵能比的。”
使者被“请”出殿时,腿都在打颤。韩王凑过来,擦着汗:“陛下,这会不会把事闹大?穰侯要是真派兵来……”
“他不敢。”姬延打断他,“魏冉的根基在咸阳,白起在洛水虎视眈眈,他现在最怕的是两边开战,让别人捡了便宜。”他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在洛水西岸,“白起被咱们拿住了把柄,魏冉想借我的手除他,又怕我太强威胁到秦国,这才派个使者来试探。”
史厌点头:“陛下说得是。刚才使者偷看宜阳城防的眼神,都快把城墙看穿了。”
“所以才让他看强弩。”姬延冷笑,“得让他知道,我有底气,也有脾气。”
正说着,柳平回来了,身后跟着面如土灰的使者。
“陛下,使者说……说要立刻回咸阳复命。”柳平强忍着笑,“他刚才看亲卫营试弩,差点从观礼台上掉下去。”
使者哆哆嗦嗦地行了个礼:“天子……在下这就回去禀报君侯,定当如实转达您的意思。”
“慢着。”姬延叫住他,“告诉魏冉,白起的事,我可以帮他‘证’,但条件是,秦国得把函谷关以西的三座粮仓借我用半年。不然……”他拿起一支强弩,对着殿柱又射一箭,箭簇深深钉入木头,“我不介意把王龁那封密信,抄个百八十份,送到咸阳每个大臣手里。”
使者连滚带爬地应着,上车时差点绊断腿。
看着马车扬尘而去,韩王长舒一口气:“陛下这招太妙了!既吓住了使者,又拿捏住了穰侯。”
“这只是开始。”姬延拔出殿柱上的箭,“魏冉肯定会再派人来,下次就不是送粮帛这么简单了。”他对柳平道,“让工匠营加把劲,三天内再赶制两百支强弩,箭簇要三棱的,越快越好。”
柳平领命而去,史厌却面露难色:“陛下,精铁快不够了。韩国的铁山虽然开了,但提纯的速度跟不上啊。”
姬延想了想:“去跟韩王说,我用五十支改良强弩换他铁山的三个月开采权。告诉他,这弩能让韩国守住南部边境,比什么盟约都管用。”
史厌眼睛一亮:“这主意好!韩王肯定答应。”
“还有,”姬延补充道,“让暗卫盯紧洛水西岸,白起要是有动静,立刻来报。我猜,魏冉很快会给白起使绊子,咱们得坐收渔利。”
傍晚,亲卫营的铁匠坊依旧灯火通明。姬延拿着图纸,给工匠们比划:“这里,机括的弹簧片要再薄一分,这样发射速度能再快一成。还有箭尾,加个小凹槽,能减少空气阻力。”
一名老工匠皱着眉:“陛下,太薄了容易断啊。”
“用两层精铁叠起来,中间夹层铜片,既有韧性又有硬度。”姬延拿起两块铁片演示,“就像咱们亲卫营的盾牌阵,硬的在外,软的在里,刚柔并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