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帝人选(1 / 2)

刘俊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

“宫中逆乱已平,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立何人,关乎社稷安危,诸位可有高见?”

郭嘉羽扇轻摇,率先开口,语气冷静而犀利:

“主公,皇子辩,为何氏所出,何进虽亡,然其旧部犹存,若立之,恐有何氏势力借机复起,尾大不掉。

且其愚笨,易为权臣所制,非社稷之福。

皇子协,聪慧仁孝,更为董太后所抚养,名分上亦无不可。

更为关键的是,主公曾与董承有约,支持皇子协。

守信重诺,乃立身之本,亦可安董太后一系之心。”

荀彧沉吟片刻,补充道:

“奉孝所言,乃权宜与道义兼顾之策。然,立新君乃国之大事,亦需考虑天下观瞻。

皇子协虽得董太后支持,然其毕竟非嫡长。

若废长立幼,需有充足理由,并尽快稳定朝局,昭告天下,以免授人以柄,谓主公‘专行废立’。”

大将白起目光冷冽,言简意赅:

“末将以为,当立易于掌控者。

皇子协年幼,母族势微,董太后亦需仰仗主公,立之,朝政大权可尽归主公。”

典韦声若洪钟:

“俺是个粗人,不懂这些弯弯绕!主公说立谁,俺就保谁!谁敢不服,俺这双戟不答应!”

张辽较为持重,道:

“文若先生所虑周全。

立皇子协,需速定大位,并厚待何太后与皇子辩,以示宽仁,安抚何进旧部,避免再生事端。”

魏延也道:

“不错!当以雷霆之势定下名分,同时稳定洛阳,清除叛逆余孽,方可震慑四方。”

刘俊静静听着众人的意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他心中早已权衡再三。

郭嘉、白起等人从权力掌控角度出发,倾向刘协;

荀彧则更注重程序正当与舆论影响。

半刻钟后,刘俊缓缓开口: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何进倒行逆施,已伏其诛。

皇子辩愚笨,且有何氏背景,立之确易生后患。

皇子协聪慧,更兼董太后深明大义,于我军入京多有助益。昔日承诺,不可轻废。

然,文若所言极是,废立之事,需谨慎,需迅速,更需‘名正言顺’。”

他站起身,环视众人:

“我意已决,拥立皇子协继承大统!

然,需立即办妥三件事:

其一,请董太后出面,以‘何氏祸乱朝纲’为由,明发懿旨,确立皇子协即位之合法性;

其二,厚待何皇后与皇子辩,迁居别宫,严加保护,实则监控,以安人心;

其三,由奉孝、文若即刻草拟告天下文书,历数何进之罪,阐明拥立新君之不得已,速发各州郡!”

“主公英明!”

众人齐声应道。

策略既定,整个荆州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

徐州,彭城东郊,泗水河畔,两支大军隔河对峙,旌旗蔽空,刀枪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