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蔡府书房内烛火摇曳。
蔡邕正执笔批注《汉书》,忽见女儿蔡琰拿着几张绢帛推门而入。
烛光映着她绯红的双颊,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父亲,
蔡琰将绢帛放在案上,素手拂去额前散落的青丝,
女儿派人去南阳查访过了。
她展开一卷绢帛,上面密密麻麻记满小楷,这刘俊当真了不得。
蔡邕搁下狼毫,见女儿眼中异彩连连,不由好奇:
哦?细细道来。
蔡琰指尖在绢帛上轻点:
他帐下有郭嘉、荀彧等谋臣运筹帷幄,更有关羽、甘宁、典韦、魏延等猛将冲锋陷阵。
说到此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
短短数月,整顿吏治,剿灭匪患,还研制神肥助农...
忽然压低声音,更难得的是,他待百姓如子,南阳郡内路不拾遗。
竟有此事?
蔡邕猛地站起,案上茶盏被袖风带翻,茶水在《汉书》上洇开一片。
他浑然不觉,须发在烛光中颤动:莫非是又一个管仲乐毅?
蔡琰抿嘴一笑:父亲可还记得去岁女儿在西园外遇险?
她轻抚腕间玉镯,那日救我的恩公,正是刘俊。
烛光下,玉镯泛着温润的光泽,恰似她此刻微红的面颊。
蔡邕抚掌大笑,惊得窗外宿鸟扑棱飞起:
妙哉!如此少年英杰...
他突然意味深长地看着女儿,琰儿,今晚宴席上,你当...
父亲!您说什么呢!
蔡琰猛地背过身去,却掩不住耳根的红晕。
她假装整理案上竹简,却不慎碰翻了笔架,几支狼毫滚落在地,墨汁溅在裙角,宛如绽放的墨梅。
蔡邕见状,笑而不语。
此时,书房雕花木门一声轻响。
一名十五六岁的青衣男子立于门外,腰间玉佩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此人正是蔡邕新收的弟子赵方。
赵方在屋外就听到了父女俩的对话,强压着心头妒火,抱拳行礼道:
师父,宴席已备妥,请您过目。
蔡邕浑然未觉弟子异状,起身拂了拂衣袖:
有劳方儿了。
转头对蔡琰笑道,为父先去前厅,你与师弟练会儿琴。
说罢迈步而出,靴底踏过门槛时带起一阵微风,吹得案上烛火摇曳不定。
赵方垂首应是,待蔡邕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方才缓缓抬头。
烛光映照下,他清俊的面容竟显出几分狰狞——
适才在门外,他分明听见蔡邕要将蔡琰许配给刘俊!
师姐请。
赵方强压心头妒火,声音沙哑。
袖中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半年前,他凭借后世诗词名篇拜入蔡门,苦心经营至今,眼看就要得偿所愿,岂料横生枝节!
蔡琰浑然不觉,抱着焦尾琴走向琴台。
赵方紧随其后,目光阴鸷地盯着她窈窕背影。
这半年来,他刻意讨好蔡琰,为的就是借蔡邕女婿的身份壮大势力。
如今刘俊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刘俊...
赵方在心中咬牙切齿,同为穿越者,你为何要坏我好事!
琴弦地响起,蔡琰纤指拨动宫商。
赵方机械地应和着,耳中却回荡着蔡邕那句。下一瞬,一个念头如闪电劈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