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营地的重建工作在林凡的统筹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废弃工厂的围墙被加固,用搜集来的钢筋和厚钢板重新搭建,高达五米的墙体上布满了观察哨和射击口;工厂内部被划分成居住区、储物区、训练区和林凡的“临时实验室”——那是一间靠窗的废弃车间,里面堆满了他从废墟中搜集来的电子元件、金属材料,以及几块散发着淡蓝色光晕的能量晶核。
“这些晶核是变异生物和丧尸脑中凝结的灵能载体,蕴含着纯粹的能量,”林凡拿着一块拳头大小的晶核,对着阳光仔细观察,晶核内部仿佛有流光转动,“就像这个世界的‘电池’,但能量密度远超地球的任何储能设备。”
林珑坐在一旁的金属架上,看着他专注的侧脸,金银异瞳中满是笑意:“哥哥想用科技的方法利用灵能?”
“没错。”林凡点头,将晶核放在一台简陋的能量测试仪上——这是他用废弃的万用表和电路板改造的,“灵能是这个世界的本源能量,而科技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两者结合,未必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的思路清晰而大胆:用地球的电磁学理论引导灵能流动,用材料学知识优化能量传导效率,将灵能从“不可控的超自然力量”转化为“可量化、可应用的稳定能源”。
最初的尝试是改造武器。林凡挑选了几把从废墟中找到的步枪,拆掉原有枪管,换上用特殊合金(从坠毁的星舟残骸中提取的耐高温金属)打造的新枪管,枪管内壁刻上螺旋状的灵能引导纹路;枪身加装了一个小型晶核插槽,通过导线与枪管纹路相连。
“这把灵能步枪的原理,是利用晶核释放的灵能,在枪管内形成能量压缩场,将子弹加速到亚音速,同时赋予子弹灵能破甲效果。”林凡拿着改造完成的步枪,对准远处的一块厚钢板扣动扳机。
没有刺耳的枪声,只有轻微的能量嗡鸣。子弹裹挟着淡蓝色的灵能光晕,瞬间射穿了钢板,留下一个光滑的弹孔。旁边围观的幸存者们发出一阵惊呼,赵强走上前,摸着弹孔边缘,眼中满是震撼:“这威力,比普通步枪强了三倍不止,而且没有火光和浓烟,偷袭的时候太好用了!”
首战告捷,林凡信心大增。接下来的几天,他全身心投入到灵能科技的研发中。
针对营地面临的辐射和污染问题,他设计了“灵能净化装置”:用一个密封的金属箱体,内部安装多层过滤棉和灵能传导网,将小型晶核固定在箱体底部,通过电路板控制灵能输出功率。当灵能流经传导网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波动,能够分解空气中的辐射尘和有毒物质。
“启动试试。”林凡按下开关,装置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晶核散发出柔和的蓝光。几分钟后,原本弥漫着刺鼻气味的车间里,空气变得清新了许多。王小宇凑上前深吸一口气,惊喜地喊道:“真的有用!之前总觉得胸口发闷,现在舒服多了!”
林凡又将灵能净化装置的原理应用到水源净化上,制造出小型净水设备,让营地的幸存者们第一次喝到了干净无毒的水。
紧接着,他开始研发防御装备。灵能护盾发生器的结构相对复杂,需要精准控制灵能的输出强度和覆盖范围。林凡反复调试电路板,优化灵能引导矩阵,最终做出了一款便携式护盾发生器——巴掌大小的金属盒,佩戴在手腕上,启动后能形成一个半透明的蓝色护盾,足以抵挡B级以下异能者的攻击和丧尸的撕咬。
“这东西太神奇了!”张兰拿着护盾发生器,试着让一只变异老鼠撞上来,老鼠被护盾弹开,毫发无损,“以后出去搜集物资,就再也不用怕突然遇到危险了!”
灵能步枪、净化装置、便携式护盾……这些融合了科技与灵能的造物,让曙光营地的生存条件得到了质的飞跃。消息很快在周边的幸存者圈子里传开,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普通人、甚至一些被其他营地排挤的低阶异能者,都纷纷涌向曙光营地。
短短半个月,曙光营地的人数从最初的五人扩展到了五十多人。林凡将幸存者分成几个小组:狩猎组由赵强带领,配备灵能步枪,负责猎杀周边的弱小变异生物,搜集食物和能量晶核;建设组负责加固营地、扩建房屋;后勤组负责物资分配、食物加工和设备维护;而林凡则挑选了几个有理工科基础的年轻人,组成了简易的“科研小队”,协助他研发更先进的灵能科技装备。
营地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力越来越强,烟囱里升起的炊烟、训练场上的呐喊声,在这片死寂的废土上显得格外醒目。但这一切,也引起了潜藏在黑暗中的威胁的注意。
顺庆府北郊的废弃工业区,是一个庞大的丧尸部落的巢穴。这里的丧尸数量超过千只,其中不乏进化出特殊能力的变异丧尸,而统领这个部落的,是一只A级丧尸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