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身份文书(1 / 2)

谢澜没有进去凑热闹,他在外围听了一耳朵,大概了解了情况。

里头被围着的汉子,是在路过官兵营地的时候,听到两个官兵摸鱼闲聊时说的。

这不,他一听到,就立马回来说了。

谢澜猜测八九不离十,得了消息后,便没有继续围观那汉子和别的质疑的人的争论,左右后期怎么安排他们这些人,到时都会知道。

他对去哪里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左右他在这个世界也是个浮萍,哪里不是去。

最好能给他一个地扎根就成,不过到时候就得想出路了。

行商,他不行,种田,这似乎也是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科考,这似乎可以考虑!

考虑可屁,他前世就是因为死记硬背不太行,这才选的理科,现在要他科举,这不是玩笑嘛。

古代科举那是比千万人过独木桥还要可怕的存在。

一时间想不到自己能做什么,谢澜有些颓丧,他强打精神,想不出来的就暂时不去想,免得提前焦虑,左右是桥到船头自然直,到时候再说。

不过最好是留在封都,实在是谢澜不想再走路了,古代这路难走,又不是说能坐马车,一路走官道,这跋山涉水,全靠脚下,想想就受不了。

次日,谢澜刚吃完发下的粥,便看到官兵营地的前头摆着几张案桌,四个头戴儒帽,身穿长袍的年轻男人坐在案桌后,四人后头各自站着两名带刀的官兵,显然是帮忙打下手的。

除此之外,一旁还有官兵在站岗,应该是要维护秩序。

谢澜并没有挤着要做头一批获得身份的人,他跟王老爷子还有小鱼儿是等到下午的时候才去排队的。

一共四个队伍,速度还是很快,基本没有拖延,问些基本情况,原籍何地,家庭情况等等,就算结束。

谢澜有些紧张,实在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籍是哪的,难道要说他是穿的,虽然一早上已经打好了腹稿,不过还是莫名有些紧绷。

“王博,原籍运城镇白林村人士,年五十五,行医二十余年,曾经在白林村是个赤脚大夫,家中只一个孙儿,王渝,年十二。”王老爷子对着记簿之人恭敬道。

那人笔下不停,并没有多问。

一份带有官印和王老爷子手印的户籍文书就算是做好了。

王老爷子和小鱼儿在文书给过来时,总算是成了一家人,巧的是,小鱼儿也姓王,这不,正好算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不然还得解释一番。

因都是四面八方聚集的流民,同村很少,所以便也没有互相联结指认,只需要三人作保,互相确认确实是一同在这地方住了段时日的流民便成。

谢澜和王老爷子还有小鱼儿自然是一起的。

待王老爷子拿到户籍文书之后,便是谢澜。

他面色不显,一脸淡定。

记簿抬头看了谢澜一眼,面带惊讶:“和尚?”

谢澜咳嗽一声,解释道:“官爷,小人已经还俗,是运城方台山青龙寺还俗僧人,此前也是以俗家弟子剃发,并未授予戒疤,刚还俗归乡便遇到洪涝,这才跟着一起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