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锦衣天下名 > 第176章 叛乱平定

第176章 叛乱平定(2 / 2)

刀,终究是刀。

他用指尖,轻轻敲了敲车壁。

声音清脆。

如同刀锋出鞘的第一声轻吟。

锦衣卫衙门深处,新任指挥同知的值房内。

空气里弥漫着新刷油漆和陈旧卷宗混合的古怪气味。房间阔大,陈设却极简,一桌一椅,一架兵刃,以及靠墙摆放的、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巨大舆图。阳光透过高窗,切割出冰冷的光柱,尘埃在其中无声飞舞。

萧彻褪下了那身御赐的蟒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坐在宽大的黑檀木书案之后。案上堆叠着高如小山的卷宗——太原之战的详细记录、叛军俘虏的口供、晋王党羽的名单、以及……来自朝堂各方势力或明或暗的拜帖和贺礼。

他并未翻阅那些溢美之词或贵重礼物,指尖正点在一份刚刚由心腹送来的密报上。

密报来自诏狱。

关于晋王李荣。

并非刑讯逼供的结果,而是狱卒无意中听到的李荣神志昏聩时的呓语。呓语破碎,却反复提及几个关键词:“玉玺”、“遗诏”、“陛下……非……”。

还有一句更清晰的:“……若非当年……本王才是……”

萧彻的目光在那几行字上停留了许久,眸色深沉如夜。

先帝驾崩突然,今上继位虽名正言顺,但关于玉玺和遗诏的流言,从未真正平息过。晋王此次起兵,打的便是“清君侧”的旗号,如今看来,这“君侧”所指,恐怕远非一个萧彻那么简单。

这呓语,是疯子的胡言乱语,还是……濒死前吐露的、被刻意掩盖的真相?

若是后者……

萧彻缓缓靠向椅背,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

发出嗒、嗒、嗒的轻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这不再是平叛成功的余韵,而是另一场更凶险、更隐秘风暴的开端。晋王倒了,但他留下的谜团和牵扯出的旧事,或许才是真正致命的漩涡。

陛下晋他的官,赏他的功,将他捧上这权柄煊赫的位置。

是真的酬功,还是……要他这把刚刚饮饱了血的刀,去斩向更坚硬、更棘手的东西?

比如,那些可能知晓内情、却隐藏极深的晋王旧党?

比如,那些在朝中盘根错节、对陛下继位始终心存疑虑的势力?

甚至……可能涉及到先帝末年那些不能见光的宫闱秘辛?

敲门声轻轻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人,北镇抚司冯镇抚使求见。”门外传来下属恭敬的声音。

冯奎,锦衣卫里的老人,资历远比萧彻要老,在指挥使空缺、萧彻未空降之前,他一度被认为是接任指挥使的热门人选。

萧彻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

“进。”

门被推开,一个身形微胖、面皮白净、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的中年官员走了进来,正是冯奎。他穿着正经的飞鱼服,步伐却显得有些过于轻快。

“下官冯奎,参见萧同知!恭贺同知大人凯旋荣升!大人此次太原建功,真是扬我锦衣卫之威,令下官等钦佩不已啊!”冯奎一进来便拱手作揖,笑容满面,话语热情得近乎谄媚。

萧彻抬眸,看了他一眼,并未起身,只淡淡道:“冯镇抚使有事?”

冯奎仿佛没察觉到萧彻的冷淡,依旧笑着上前几步,从袖中掏出一份礼单,轻轻放在书案上:“一点小小贺仪,不成敬意,还望同知大人笑纳。日后同在卫中办事,还需大人多多提点。”

礼单上的东西,价值不菲。

萧彻目光扫过礼单,并未去看,反而重新落回冯奎那张堆笑的脸:“冯镇抚使的心意,本官领了。东西就不必了。卫中规矩,你我都懂。”

冯奎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讪笑着收回礼单:“是是是,下官唐突了。大人清廉,下官佩服。”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晋王已被打入诏狱?此等逆犯,罪大恶极,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审理?可需下官效劳?”

试探来了。

萧彻手指停下敲击,拿起方才那份关于晋王呓语的密报,慢条斯理地将其放入一个空卷宗盒内,盖上盒盖。

“陛下已有圣裁,严加看管,候审。如何审理,自有圣意决断,非你我所该揣测。”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冯镇抚使掌管北镇抚司,事务繁忙,就不必为此事分心了。”

冯奎眼底掠过一丝失望,但脸上笑容不变:“大人说的是,是下官多嘴了。那……下官先行告退?”

“嗯。”萧彻应了一声,重新拿起一份卷宗,似乎已开始批阅,不再看他。

冯奎躬身行礼,慢慢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门关上的瞬间,萧彻放下了手中的卷宗,目光再次落在那份被收起的密报盒子上。

冯奎……晋王……旧党……

还有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朝堂。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前。

目光从皇宫移向各位亲王、勋贵、朝堂重臣的府邸,最终落在诏狱的方向。

陛下将他这把刀,磨得越来越锋利,放在了越来越显眼的位置。

下一步,要斩向何处?

他伸出手指,点在舆图之上。

指尖冰凉。

如同刀锋。